收藏首頁|

 

 

誰來拯救“無人救命”的空巢鄉村

2012年05月09日11:31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一些城市給非戶籍兒童入學設置過高門檻,用制度倒逼城市“敞開胸懷”刻不容緩。另一方面,也應盡快解決區域經濟發展的失衡現象,吸引勞動力“回流”。
 
據《信息日報》報道,在江西宜春一個偏遠的小山村,發生了一件讓人心痛的悲劇。年已72歲的老農王久壽的家門前,擺著五口臨時制作的簡易棺木,裡面靜靜地躺著他五個年幼的孫子和孫女。前一天還活蹦亂跳的五個孩子,瞬間就殞命於村后的一口水塘。
 
一個細節是,當老人聽到消息時,心急如焚地滿村找人營救,但村裡很難找得到年輕人,最后租了一輛摩的到處尋找,才叫來了兩位年輕人施救。
 
對於肩負照看責任的兩位老人而言,實在是沒有比這更為殘忍的了。老人首先想到的是無法對兩個在外打工的兒子交代,而旁觀這一悲慘事件的人們,除了同情,更在心底自問:誰又能給留守在空巢鄉村的老人孩子們一個交代?
 
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外流城市,農村空心化現象日益嚴重。如今,在大多數的農村地區,留守鄉村的基本都是“706138部隊”,除了老人、孩子和婦女,年輕男子隻在過年的時候短暫出現。因此,當老人試圖尋求年輕人幫忙救人的時候,居然要租摩的到處尋找才能找到兩個年輕人。有些鄉村的空巢化,竟然已經到了“無人救命”的地步。
 
這樣的鄉村,已不再是一個堪稱健康的社群,空巢老人的孤獨晚年和留守兒童的不幸童年,相比“將來誰來種地,誰來養活中國”之類的發問,更加值得我們警醒和深思。
 
這一方面需要,徹底打破留守兒童跟隨父母進城的制度門檻。現在很多城市,非戶籍所在地的適齡兒童、少年,想接受義務教育,需要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出具諸多証件、証明,甚至有些地方需要父母出具“老家沒有監護條件証明”,像隻有老人在家的,算不算有“監護條件”呢?在嚴苛的條件下,有多少打工者的子女,無奈成了留守兒童?用制度倒逼一些城市“敞開胸懷”,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另一方面,也應該盡快解決區域經濟發展的失衡現象。地方通過創造更寬鬆的創業與就業環境,吸引勞動力“回流”,讓他們在自己的家鄉找到用武之地。近年來,春節過后,珠三角等地都在鬧“勞工荒”,富士康等企業也開始向西部轉移,一些中西部地區出現了“勞動力”回流的現象。
 
解決留守兒童和“無人救命”的村庄等問題,是勞工流入地和輸出地共同的責任,無論哪裡都不應為此設障,也不應該放手不管。
 
□舒聖祥(媒體人)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