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中國互聯網不可能“開倒車”

2012年05月11日11:22    來源:《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國內首個微博社區公約於8日出台,本月底就將執行。聯系到最近個別網絡名人的微博被關閉,有人據此認為中國的互聯網言論自由在“開倒車”。
 
這種說法是對一個復雜大問題貼簡單的價值判斷標簽。中國互聯網今天的用戶量、網上信息總量以及網上意見對國家政策的觸動能力,都是前所未有的。互聯網需要加強管理也是社會的多數意見。中國既無“開倒車”的現實需求,也完全沒有這樣做的時代條件。
 
互聯網給中國的社會管理帶來了一些紛擾,但它的正面意義是壓倒性的,對這一點的社會共識也是絕對的。網絡蘊含的巨大社會價值和潛力正被全社會逐漸認識,它提供了公民參與的接口,創造了某種議政功能,帶動了社會進步。對這一切根本就無處“開倒車”。
 
然而對於互聯網的問題,全社會都須予以正視。不能一談問題,一碰它,馬上就被扣上“壓制言論自由”的帽子。
 
互聯網信息的社會責任質量顯然參差不齊,有些制造了社會公正的突破點,創造了更有力量的輿論監督。但也有一些信息就是公然或暗中反社會的,以及反中國憲法的。靠公眾的自然辨別能力應對這一切,不是中國信息安全的底線所能允許的。監管的必要性幾乎不需証明。
 
互聯網管理既是官方和業內共同編制規則的過程,也是監管與互聯網各種現象相互磨合,共同促進社會適應性形成的過程。比如微博這一互聯網工具的出現就是突破,微博裡的各種尖銳言論亦不斷構成突破,但這些突破不可能毫無邊界,它們或者有不用力過猛的自覺,或者在越過極限時受到控制。
 
這種在“邊界”附近的沖突是中國現階段必然發生的。中國處於特殊的轉型時期,社會結構不夠穩定,這時輿論、包括互聯網輿論保持一定理性仍很重要。中國社會目前承受不了所有人在大眾傳播平台上“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弄虛作假的“水軍”更加有害。
 
中國的政治框架與西方不同,孰好孰壞隻能由歷史証明。然而不同的政治框架必然有不同的輿論生態,這種區分性是一個大的現實。硬是說有些話“為什麼在美國可以說,在中國就不可以說”,這種提問幾乎就是抬杠。
 
今天的中國絕對不是與西方相比一無是處的國家,有很多在中國做得到的事情,在西方未必做得到。比如大多數中國人的人生方向是越過越好的,而非越過越差。這並非在每一個國家裡都理所當然。
 
中國不僅會,而且必須不斷前進。信息和言論的不斷開放是中國前進的前提條件,也是伴生結果。前進就要有突破,突破就要有磨合,全社會應當對這種磨合的復雜性越來越熟悉,也越來越熟練。避免激烈摩擦是最理想的,這需要各方的智慧和胸懷。
 
推動中國前進的不是單一力量,而是合力。一些特別想不通的人,那些難以釋懷的抱怨和委屈,往往是隻看到自己的力,而看不到合力的波瀾壯闊。所以我們想說,活在今天的中國並且想“做點事”的人,一定得有一點境界。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