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六盤山女孩的“諾貝爾之約”

2012年06月02日12:14    來源:海外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扎著馬尾、面孔黑紅的楊凡娜,一點也不平凡。16歲的她是楊堡村第一個見到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我能來南京大學參加‘諾貝爾獎之約’,家裡人都很自豪。”楊堡村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溫堡鄉一個普通村子,位於六盤山腳下。村裡大多數人,並不知道諾貝爾是誰,也不清楚諾貝爾獎是什麼。
 
5月19日晚,南京大學一報告廳裡,楊凡娜等60余名高中生,期待著4位諾獎得主的出現。他們分別是: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德國生物化學家羅伯特·哈博,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國文學家勒·克萊齊奧,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舍特曼。
 
楊凡娜接到通知之前,無論如何也不敢想,自己能見到諾獎得主。掌聲中,他們出現了,最年輕的已65歲,最大的75歲。而台下學生大多十五六歲。這是跨越大洋,跨越文化,跨越年齡的“諾貝爾獎之約”。
 
楊凡娜早就知道牛頓的故事,而第一次見到“活生生的牛頓”——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難掩激動,與諾獎得主零距離接觸,是多少人的夢。會議室內,一雙雙手舉起,孩子們用流利的英語與諾獎得主問答。諾獎得主介紹了求學經歷和人生經驗,回答了孩子們的各種問題。
 
和隆德縣同學比,她英語好,膽子大,而在中東部同齡人面前,她有些拘謹。不像北京八中的劉欣然,能毫無障礙地聽懂諾獎得主的英文講話,楊凡娜隻能聽懂一部分﹔不像江蘇鎮江中學的朱秋秋,敢圍著勒·克萊齊奧與他聊老舍和《新月》,楊凡娜並沒有靠近諾獎得主,盡管就在眼前。
 
“我喜歡南京大學,以后想讀電子方面的專業。”楊凡娜有自己的夢想。在她看來,電子專業“熱門”,能掙錢。她所喜歡的南京大學越來越國際化,諾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已成為這所學校化學與生物醫藥科學研究所所長,另一諾獎得主勒·克萊齊奧也有望加盟南大,“辦中國最好的本科教育”是南大努力的方向。
 
一場看似偶然的相遇,或將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除了楊凡娜,在中國西部,還有更多的孩子,需要走出他們的“六盤山”,需要更多的高校為他們創造這樣的相遇。(陳振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6月02日   第 08 版)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