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經網等報道,陝西安康一位懷孕7個月的母親,在鎮干部的“反復思想疏導”下終止了政策外二胎的妊娠。這件事在互聯網上引起強烈反響。懷孕6個月以上就屬於“大月份妊娠”,國家政策明確禁止引產。安康這件事如果屬實,屬於嚴重違反政策,應當受到譴責。
計劃生育總體上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良性發展,它不等於“一胎制”,也不是“一刀切”,它在中國一直以省為單位制定政策。但基層也的確出過不少過激的案例,增加了整個計生工作的復雜性。
過去的事過去了,無法用今天的道德放大鏡去看歷史。但時代在變,計劃生育的道德環境在變,中國的人權觀念也在快速發展。在這種時候,推行計劃生育的方法需要與社會道德的演進更加協調,決不能再搞公眾無法接受的過激手段。
基層政府必須在觀念上與時俱進,了解這個信息化世界對社會每一個角落的快速卷入。今天的基層政府一方面要做好事情,同時必須有寬闊視野,堅決提升開展工作時不能突破的各種底線。
中國在以跳躍的方式獲得人權和多方面進步,很多人道主義觀念通過全球化和互聯網技術在進入中國,或者得到強化,與此相關,大量壓力沉降到基層社會,帶來中國社會治理機制很多環節的緊張,形成實實在在的倒逼。
基層政府必須對這種倒逼順勢而為,將壓力變成動力,實現工作方式的較快改善。像7個月的胎兒被引產,政策上就不允許,無論基層干部的初衷是什麼,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它的發生都是對政策的破壞。它發生在今天尤其是對社會輿論的刺激,傷害了計生工作的形象。
有人或許會說,計劃生育沒點“狠招”根本做不了,“文明計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這種觀念在今天尤其要不得。計生的總形勢早與30年前有了深刻變化,不顧一切超生的壓力呈下降趨勢,把計生工作做在前面有了更多可能。對於已經出現的“大月份妊娠”,我們隻能接受。這是全社會的道德要求。
當然,我們同時反對因安康的這一案例,否定整個計劃生育帶給中國的正面影響。計劃生育是在特殊年代形成的特殊政策,它的執行過程一直伴隨著種種微調。它的負面效應雖然逐漸顯現,但計生對中國功大於過仍然是學術界的嚴肅主流看法。
對不再搞計劃生育,嚴肅學者中支持的人也不多。真實情況是很多人支持調整具體計生政策,對如何調整,大家存有爭議。
互聯網上全盤否定計劃生育的聲音是非理性的,一些人拿日本人口密度高來証明中國可以“隨便生”,甚至宣稱“30億人也不怕”是非常幼稚的。日本、香港等人口高密度地區的總人口都不多,而且發展早,形成了使用全世界資源養活域內人口的局面。而中國內地人口基數太大,13億人的現代化都在同世界爭資源,世界接受不了人口規模更大的、富裕的中國。
一是一二是二,大月份墮胎應當譴責並堅決制止,同時這種譴責不應針對整個計劃生育政策。計生使今天的中國少了4億多人口,它正在有序調整,並面臨中國人口老齡化等新情況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