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敲打英國挪威是中國的規定動作

2012年06月15日11:11    來源:《環球時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中國取消了中英之間的多項部長級會晤,並且拒簽了挪威前首相邦德維克一項來華參加國際會議的申請。中方沒有對這兩件事做特別解釋,但外界紛紛認為中國是在報復英國首相卡梅倫今年5月會見達賴,以及報復挪威諾委會2010年給予劉曉波和平獎。我們認為,輿論的猜測很可能是對的。
 
英國政府和挪威“諾委會”的相關行為都對中國的核心利益構成了觸犯,中國是大國,大國應當有“脾氣”,做適度反制甚至懲罰很有必要。如果中國毫無反應,那樣的麻木會讓世界看不起,等於是對惡意挑舋中國的縱容。
 
西方一些政府和勢力對中國政治施壓已經差不多成了“流水線”,會見達賴,給中國“異見人士”授獎輪番上演。他們這種事做多了,實際沖擊力在遞減,中國社會漸漸變得皮實,見怪不怪。如今西方再大的行動,實際上也不能把中國怎麼樣。
 
客觀而言,西方的挑舋也刺激了中國的一些思考,有時能對中國的一些工作產生歪打正著的推力。
 
但即使這樣,對西方干涉中國內政必須做堅決的抵制性回應,這不僅是中國政治主權的條件反射,也是中國確保國家道路設計權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規定動作”。
 
世界各種文化的相互影響有些是在對抗中實現的,不能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總體上吸收了西方的一些人權觀念,就在具體案例中聽任西方擺布。中國隻有頂住了西方壓力,才談得上學習西方,而不是被西方征服。
 
英國和挪威,一個人口6000多萬,另一個隻有不到500萬。它們的那點西方政治經驗中國人早已很清楚,但中國13億人口社會治理的浩大工程卻是它們根本無法想象的。它們想手把手地教中國怎麼做,說好聽點叫天真,說難聽點就是狂妄。
 
它們需要為自己的天真或者狂妄付出代價,這是中國在國際政治中立威必須做的追究。中國沒想把兩國一下子打趴下,中國沒那個力量,也犯不著為一個達賴或劉曉波搞得驚天動地。但讓英國和挪威相應“難受”,中國不僅有力量,而且可以信手拈來。
 
中英合作的放緩勢在必行,中挪自貿談判已經擱淺,中國對這些帶來的部分損失都不難承受,它們對中國來說都屬小case。此外,挪威前首相邦德維克及諾委會的那些人應當長期甚至永遠被拒絕進入中國。中國不就這些做特別解釋是對的,行動是大國的真正語言。
 
中國的軟實力處於弱勢,在反制外部挑舋方面少說多做是恰當策略。對外界的攻擊,中國公眾的分辨力越來越強,互聯網上的一些對外應和決非中國的社會主流意見,中國政府在對外斗爭中盡可以坦然些,該堅持時不需退讓,該豁達時不必敏感,中國公眾在亂紛紛的信息中分得清大的是非。
 
達賴可不是PM2.5,在干涉中國主權問題上西方休想騙取中國社會的同情。同樣,西方把各種獎項都給了中國“異見人士”同一類人,這是巧合嗎?中國公眾可不傻,西方也千萬別以為孔子老聃以及三國英雄的后裔們,是他們可以用一個價值觀符號就能耍弄的愚蠢之輩。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