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阿姆斯特朗這40年的意義

2012年08月27日10:43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評論員 付小為
 
美國當地時間8月25日,首位登上月球的宇航員,美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逝世,享年82歲。
 
當四十多年前,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表面的那一刻,他留下的足跡連同那句“這是個人邁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邁出一大步”便永遠地載入了史冊。它不僅標志著人類太空探索邁向新的台階,也意味著人類科學技術發展攀上新的高峰。也許受制於有限的代際和認識局限,當下的大多數人並不能從登月創舉本身直接受益,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前所未有的偉大實踐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成功登月一度激起人類對太空的無限遐想,對人類太空認知能力、探索能力的預期空前膨脹。然而,四十多年過去了,更多令人興奮的偉大時刻似乎並沒有到來。隨著去年美國終結持續30年的航天飛機項目,國際空間站陷入困局,太空探索的踟躕現狀是外界此前未曾料到的。一些人開始追憶那個登月時代,以及充滿技術、軍備競技的美蘇爭霸的時代背景。
 
在一定程度上,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國家之間的競爭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二戰抑或冷戰時期,某些領域尤其是軍事領域的科學突破即是例証。以登月為標志的航天科技的突飛猛進只是其中之一。但如果將今天的進步緩慢,歸因於競爭不充分,甚至懷念那樣一個陰暗、極端、意識狹隘的時代,顯然是荒謬的。人類所有可以稱道的文明進步最終在於包容和協助。事實上,目前的太空探索也正是朝著國際合作的方向努力。
 
今天,作為探月第一人、人類的英雄,阿姆斯特朗的地位幾乎是無可爭議的。這也是為什麼,他的離世足以令全人類向其致敬。可是,如果重置時空,回到那個阿姆斯特朗完成創舉的年代,這種認識未必達成共見。彼時彼刻,阿姆斯特朗更像是一個單純的美國英雄,登月對於人類的意義很難得到現在這樣的廣泛認可。從這個角度來說,過去的幾十年,無論在技術進步的認知還是人類共同體的認同上,一種無形的跨越已經完成。
 
不僅僅是登月,回首昨日的世界,很多技術、思想、價值觀念的創新都經歷過一段被拒斥到被接受的過程。原子彈的使用曾引起科學界的震蕩性道德反思,事實証明,作為可替代能源的核與作為武器的核應一分為二的看待和處理。而捍衛天體真理被斥為異端、甘受火刑的布魯諾、遇刺身亡的社會變革領袖馬丁·路德·金,在他們各自所處的時代,都算不上得到普遍認同的英雄,但毫無疑問,對他們精神和價值的永恆和不朽,今天的人們不會有任何異議。一方面,這可以被視為人類對狹隘自身的突破,是認識進步的標志﹔另一方面,它也在提醒我們,要時刻檢視狹隘個人、民族、國家觀念或情感的干擾,擁抱多元與開放。
 
科學技術、思想觀念的進步,最終是為了遠離褊狹、增進價值,而不是促進人類的敵對割裂。這恐怕也是我們此刻共同懷念阿姆斯特朗的題中之意。
 
(責編:鄒雅婷)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