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越秀區政府似乎被該區區委常委方大國的丑行套牢了。方被指控在飛機上打了空姐,輿論圍觀,地方政府回應稱“沒有打人,已經妥善解決”,可新華社採訪的目擊証人,証明方打了人——區政府的誠信受到很大質疑,輿論質疑已逐漸指向當地政府甚至整個官方。
事件的擴大,與當地政府的應對不當有著莫大關系,正是它再一次將輿論對個別官員行為的不滿,引到了對整個官方公信力的質疑上。可以說,當地官方拿整個官方形象和組織聲譽為個別官員的錯誤行為埋了單。
其實,官員打人只是個別人素質低下的表現,政府和組織完全可以果斷地將其與政府分割開,通過透明的調查和公正的處理,讓公眾看到政府依法嚴懲此類行為的決心——政府絕不支持此類行為,相反,還要與輿論和公眾站在一起,堅決打擊此類行為。
相比之下,陝西官方這次就做得很好。當輿論爆出該省安監總局局長楊達才在事故現場“微笑”並有很多塊豪華手表后,該省紀委迅速回應稱高度關注,已安排人員進行調查﹔陝西省紀委將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事件所涉及的問題進行認真、深入的調查,如確有違紀或腐敗問題,將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正因為官方迅速作出了上述應對,輿論之火並沒有燒到陝西官方身上,公眾只是就事論事地將矛頭指向這名“戴表”官員。
兩件事很有典型性,廣州越秀未作分割,民意之火必然燃及整個政府,因為政府會在縱容中被視為作惡者的庇護所﹔陝西及時切割,不僅尊重了民意,捍衛了法律尊嚴,更捍衛了政府的整體形象。
前不久的另一件事中,也可看到未作分割帶來的問題。陝西某地一官員公車私用被網友拍到,曝光后引發輿論批評,當地官方處理了這名官員但處理得非常輕,結果再次成為熱點,當地官員辯解稱:因為是第一次發現,而且“培養一個干部不容易”。正是這樣的處理不當,將輿論對這名公車私用的官員的痛恨,轉移到對整個官方的不滿上。
如今,地方政府都在研究,如何使突發事件不成為地方公信力坍塌的災難?很關鍵的一點在於:官方要找出問題的始作俑者、災難的罪魁禍首,給輿論和公眾一個交待,而不能用政府的公信力替個別人的錯誤和惡行背書。比如發生火災后,火不是政府部門放的,查出火災的源頭並追究責任人責任即可﹔發生礦難后,公開透明地調查問題根源,對責任人進行嚴懲。政府要善於將“責任人”與“官方的整體形象”分割開來,學會與責任人劃清界限。拿出一種與輿論和公眾站在一起尋找責任人的坦誠姿態,而不能有捂、瞞和縱容的行為,否則個別人的問題會被捂成整體形象的坍塌。
有時,一些地方政府在出了事故后,太習慣用官方聲音為個別犯錯者掩飾和辯護,其結果必然是引火燒身。
因為缺乏分割的習慣,所以當下每一起丑聞、每一件貪腐案的曝光,似乎都會成為官方整體形象的災難。壞事只是個別官員做的,為什麼一些官方喜歡站出來掩飾呢?一方面是習慣這樣做,心虛地認為“這是地方的丑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另一方面,可能是舊官僚體制中那種“官官相護”的思維,驅使著官方與個別行為失當官員站在一起,把輿論當作敵人。越秀區政府對待方大國就是如此,方是需要善待和保護的“內部人”,而輿論是別有用心的添亂者,官方需要一致對外——其實,犯錯的方大國才是官方需要警惕的“外”。
要改變這種狀況,政府需要以透明、坦誠、迅速、積極的行動來與責任人切割,事實如何就是如何,誰該負責任就誰來負責任,而不能在習慣性的消極應對中讓公眾感覺“整個官方都在想隱瞞什麼”——腐敗分子只是少數,永遠不要讓人感覺官方與這些壞人是站在一起的,而要毫不猶豫地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