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15:27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19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鄭州一個人工湖蓄水儀式上,紅地毯鋪到了河中心,隻為迎接領導短暫的視察。網友們估算了紅毯價格后,紛紛留言譴責當地為了面子工程而浪費納稅人的錢。20日凌晨,鄭州市新聞辦發表了致歉聲明,表示蓄水儀式是由鄭東新區管委會組織舉辦,儀式現場包括紅地毯在內的設置則是由某家廣告禮儀公司設計安排,而政府未對此進行糾正,市政府為此事在社會上造成的不良影響而道歉。(10月21日《今日早報》)
“湖底紅毯事件”發酵數日,在引發各方熱議后,當地職能者,終於出面有所交待。其實,公眾但凡稍加檢索記憶,便當明曉類似怪象早有先例。在時下,諸如鋪張、失儀、搞怪等,並不少見。既然有此背景,那“百米紅毯”的一路奢華,又何足道哉?
當然,與拒不搭腔的回應策略相比,鄭州方面的“姿態”令人容易接受得多。在此基礎上,再來討論“致歉聲明”的措辭,才能具備起碼的公允。剖解其表述,大意如下:其一,“百米紅毯”直接運作方,乃某廣告禮儀公司﹔其二,政府部門監管不嚴、糾正不力,同負連帶責任……不幸的是,上述的“一面之詞”,易讓民眾聯想到“頂包推責”、“避重就輕”等詞匯。
一些舉眾皆知的邏輯,總歸不容模糊。例如,禮儀公司絕不做“虧本買賣”,奢華紅毯之支出,必在相關預算允許范圍內﹔再例如,客戶的需求,永遠是商家的行動指南。若組織方務求低調,所謂禮儀公司,斷無可能大搞排場。可以說,開支預算的寬鬆,加之轉包“布景業務”時授意失當,才最終導致“百米湖底一抹紅”的后果。
空有“一腔熱情”的迎接者,唯恐把事情搞砸,於是寧可求全求奢,也不想給人以“怠慢”的印象——這種“不知所措”的心理,實則很可以理解:此間,即便已有“公務招待”的標准化,但“公務儀式”的規范化,卻似乎沒那麼明晰。可以想見,缺乏統一參照,各方各顯神通,難免滑入效仿、攀比的泥潭﹔此外抽象層面,關於“儀式應有品格”的文化,也一貫為一些公務員所不熟稔。
“百米湖底一抹紅”,部分公職人員對“公務儀式”的認知缺乏,加之操作時的手足無措,一同孵化了這一吊詭的結果。至於之后的種種辯解,或有理或無力,終是意義寥寥的“守勢”。重要的是,若無關於“公務儀式”的規范化,以及相輔的專門預算、審計程序,這類鬧劇難畫上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