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點
“網民”與“制度”在反腐中的錯位,提醒著我們不得不反思,房叔蔡彬被雙規了,但還有多少“房叔”、“表哥”亟待制度的介入與發掘?
廣州市紀委22日下午通報稱,初步查明蔡彬在擔任廣州市公安局番禺分局副局長,番禺城管綜合執法局局長、政委期間,利用職務便利,收受他人賄賂,違反相關管理規定,經商開辦企業等重大違紀問題。目前,紀委已對其採取“雙規”,“房叔”兒子為澳洲籍一事也被查實。(10月22日《南方日報》)
盡管“房叔”腐敗事實已經被証實,但這樣的“成功”並不能令人驚喜,說到底,事件進行到現在,這依然是一個典型的被網民推著走的反腐案例,其至多也隻能說是又一次的“網民的勝利”。
或許我們可以如此定義“網民的勝利”之尷尬,網民舉報“命中率”越高,制度反腐亟待填充的空間就越大。而隻有靠制度反腐發現“房叔”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勝利。
在一個網絡反腐熱情高漲的年代,網民每一次成功實現對腐敗官員的揭發,已然不再僅僅意味著是對貪腐官員的懲戒,同時也可以說是對正常的反腐制度的施壓和諷刺。事件中的兩個細節,“房叔”的房屋申報數量與實際情況相差懸殊,“房叔”的兒子被查實為澳洲籍,至少昭示了目前制度反腐中兩大可看得見的漏洞:申報仍停留在官員的“自覺”層面,而一個“裸官”的潛伏要靠深入的調查才能被証實。
上述細節提示的一個重要但仍被忽視的反腐理念是,任何的反腐制度設計都要自動放棄依靠官員道德自覺的念頭,而是代入嚴格的前置防范制度。各界對於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強烈呼吁,即發軔於此。隨著公民的反腐意識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如果制度性的反腐舉措,遲遲不能跟進,那麼一旦民眾反腐屢屢走在前面,這種落差所引發的社會情緒就可能會超越反腐這一單一議題,造成更大的信任危機。
“網民”與“制度”在反腐中的錯位,提醒著我們不得不反思,房叔蔡彬被雙規了,但還有多少“房叔”、“表哥”亟待制度的介入與發掘?
□朱昌俊(媒體人)
(原標題:靠制度反腐發現“房叔”才算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