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首頁|

 

 

袁浩:官員的負罪感從哪裡來

袁浩

2012年10月24日09:46    來源:長江日報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到QQ空間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 袁浩(河南 公務員)

陝西省安全監管局日前召開干部大會。新任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政才在講話時強調,要切實增強事業心和責任心。當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損失時應該內疚,應該有負罪感,應該承擔責任。(10月23日人民網)

陝西省安監局前任局長楊達才、“楊表哥”已經落馬,新任局長的一舉一動自然成了公眾關注的目標。他的前任正是由於在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受到損失時的表現,也就是那個被抓拍定格的瞬間,才使得公眾不依不饒,這樣的教訓趙局長當然應汲取並反思。

不過筆者以為,趙局長提出的“應有負罪感”固然沒錯,但官員的負罪感並不會憑空而來,也不是某個官員說幾句漂亮話就可以做到的。

為官從政也是一種良心職業,一個官員,在面對自己管轄范圍內的責任事故時,第一反應應當是“愧疚不安”。這無須等待事件原因得到調查,因為“愧疚不安”不是法律層面和政紀層面的追究,而是政治倫理和人之為人的道德要求。

在國外,一個官員轄內發生的任何重大事故,不管與其有沒有直接原因,這個官員很可能的選擇就是“引咎辭職”,而這種“引咎辭職”是一種“引疚辭職”。他辭職,不是因為自己負有平常所言的“不可推卸的責任”,而是因為心靈上有負罪感,對不起民眾,他需要自求離任,這與他是不是一個好官員、事故是不是偶然發生都沒有關系。而這種因負罪感而辭職的行為是一種勇氣,也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為官的職業道德。

官員由民眾委托服務民眾,就要對民眾負責﹔有了過失而有負疚感,或者對可以做到而沒有做到的事情承擔責任,不是什麼“高姿態”,而是責任所系,理所當然的事情。

(責編:張岩)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字號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