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中國媒體對颶風“桑迪”的報道本身而言,非常必要。這並非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是中國有意在曝光美國的問題、放大美國的困境,因為從媒體視角來看,所有大事件都是值得關注的內容。 |
何 輝
颶風“桑迪”近日給美國東部地區造成重創。對於這場颶風的影響,中國媒體給予了大量、密集的報道。有人責問,中國媒體對於颶風“桑迪”反應是否有些過度?這些質疑與擔心大多是善意的,要回答它,需了解中國媒體“走出去”究竟應如何走,怎樣才能讓國內外公眾更能適應並接受?
就中國媒體對颶風“桑迪”的報道本身而言,非常必要。這並非像有些人所想的那樣,是中國有意在曝光美國的問題、放大美國的困境,因為從媒體視角來看,所有大事件都是值得關注的內容。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政治、經濟、軍事等大事件之外,大災難往往也是世界媒體關注的焦點。因為災難性事件常常深刻影響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並且觸及生死離別等人性最深處的感受。這使得較大的災難性事件,不僅當地人關心,非當地媒體往往也會大量報道,從印度洋大海嘯、日本地震以及中國汶川地震發生時海內外媒體的表現都可以看出這一點。
這次美國東部遭颶風襲擊,使許多國際航班停運、大量交通癱瘓、曼哈頓城區失火、紐交所停市兩日,還造成了大批人員傷亡。由於美國在全球政治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這場災難不僅影響了美國人的生活,也波及到世界很多地區。中國媒體要“走出去”,擴大國際影響力,不僅應跟蹤報道這樣的大新聞,還應盡量做到對該事件的報道比其他主流媒體更快、更新、更具有見解。
近幾年,中國媒體逐漸走向世界,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我們不能光揀中國的好事報道,另一方面也不能隻挑外國的壞事來講。報道的成功關鍵不在新聞本身,而在於能否為受眾提供有見解的洞察。
此外,中國媒體要贏得國際聲譽,一方面要回應世界范圍內不同受眾對信息的不同需求,一方面也要堅持中國的立場。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要達到國際媒體的水准就必須放棄自己的立場,其實是一個觀念上的誤區。英國《經濟學人》雜志無疑是一家具有國際聲譽的主流媒體,但其在一些問題上的立場,曾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巨大爭議,可這無損於它作為一家媒體的國際水准。為什麼呢?因為它長期以來保持開闊的視野,對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等各個領域不斷進行深刻的洞察。它在堅持自己立場的時候,並不反對嚴肅的思考與討論。中國媒體要走向世界,也需要學習那些世界一流媒體開闊的視野與鍥而不舍的洞察精神。▲(作者是中國傳媒大學輿情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