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相信,十八大報告的庄嚴承諾,必將化作改善民生的動力,讓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享受幸福。 |
在胡錦濤所作的十八大報告中,“人民”二字頻繁出現:“牢記人民信任與重托”、“順應人民共同意願”、“人民幸福”、“人民主體地位”、“人民收入水平全面提高”、“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字裡行間透著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和奮斗目標,回應了人民的期待。這“人民”二字份量太重了!
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們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利益集中體現在的民生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改善民生就是改善人民生活。經濟的發展,目的也是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民生改善,溫暖百姓心裡。十六大以來,國家免除農業稅、推行惠農政策,不但免除了農民負擔,還能夠拿到種糧補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減輕了農民看病的負擔﹔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讓年滿60歲的農村老人可以拿到了養老金,雖然不是很多,但看到了希望。
不僅是農村農民,放眼整個民生,均都看到公共財政的陽光普照。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財政支出用於民生方面的佔2/3左右。其中,用於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累計達到3.81萬億元,同比增長30.3%,相當於2002年全國財政收入的兩倍。
但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人民群眾的願意也隨之不斷提高。百姓期待,民生進一步改善,使溫暖暢流百姓心裡。在看到發展成果的同時,還必須看到民生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比如:教育的應試制度,資源的不合理分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和就業不公平等問題﹔比如:老百姓就醫難、就醫貴、不敢生病等難題﹔比如:房價飛漲,成了城鎮化的最大障礙﹔比如:人口老化帶來的如何養老等問題,都成了當前民生的一大糾結。
在胡錦濤所作的十八大報告中,我們聽到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承諾,也聽到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體現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標與任務。這些都是人民群眾對未來民生福祉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的渴望。
應該看到,從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人民福祉提高的一大跨越。改革開放以來,在黨的政策指引下,解決了民生的第一層需求溫飽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民生的新的需求,還需要克服許多困難,解決許多難題。比如:教育和醫療體系改革問題,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和保障能力問題,城市高房價的問題等等,都是非常緊迫必須回答抓緊落實的實際難題。
最近,《小康》雜志和清華大學媒介調查研究室聯合發布“2011-2012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顯示,提高工資水平、提高養老保障水平、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顯示為提升公眾幸福感最有效的方式。這個調查從一個側面表明,提高民生福祉需要從離人民生活最近的要事抓起。這其中,居民收入最受民眾關心。隻有老百姓的收入都提高了,都敢於消費了,中國經濟靠內需拉動,才變為可能,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民生而發展,才變為可能。
而解決居民收入不單純是錢的問題,還有個公平的問題。其中,打破壟斷,消除差別,為最廣大的勞動人民提供各種就業的機會,提供各種創造和提高家庭收入的機會,更是一道必解的難題。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建立城鄉一體化新型工農關系”,我覺得,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必須消除城鄉之間的差別,比如,打破城鄉隔閡,消除戶口制度差別,統籌城鄉要素資源,疏通城鄉關系,應該擺上重要日程,加快改革步伐。
“民生”,已成為今天中國在追求幸福過程中的時代強音。改善民生,人民有許多期待。我們相信,十八大報告的庄嚴承諾,必將化作改善民生的動力,讓全國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享受幸福。
(注:本文轉載自“久泰平-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