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媒體集萃

環球時報:中東是世界的教訓,東亞尤需汲取

2012年11月21日08:26    來源:《環球時報》    社評    字號:
摘要:沒有人認為東亞在可預見的未來會“中東化”,但東亞擺脫領土等尖銳糾紛同樣遙遙無期。東亞有多種“可能性”,問題是,東亞人會不會也對糾紛不止產生“適應性”,並最終成為世界對東亞政治格局的定位,以及逐漸制造各國東亞政策的固化?

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哈馬斯的不對稱報復造成大量平民傷亡,在經歷了“阿拉伯之春”洗禮后,中東呈現的樣子如此令人熟悉。以色列充滿了憤怒,宣稱要把加沙“送回中世紀”。而巴勒斯坦人的憤怒更多,這促使他們明知道自己打不過以色列人,卻仍要做“不屈的反抗”。巴以之間沒道理可講,基本是“拳頭就是道理”。

然而傷亡數字還是有道德感染力的,以色列以如此多的巴勒斯坦平民代價報復哈馬斯火箭彈帶來的“皮毛傷”,最終無法“自圓其說”。西方既討厭哈馬斯“挑舋”,又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以色列“做過了頭”。他們好像在鼓勵以色列“見好就收”。

人類文明中迄今尚沒有消除巴以之間仇恨的方案,各種談判、包括美國的路線圖都只是在中東這塊很嚴重的牛皮癬上貼一塊膏藥,管幾天用就又復發了。

中東有石油,有同種同文同宗教但又四分五裂的阿拉伯民族,有以色列同周圍的文化及現代化鴻溝,大國又喜歡在這裡縱橫捭闔,追求勢力范圍。所有這一切促成了中東的持續動蕩。客觀而言,大家都喊中東和平,但這個世界其實已經習慣了中東的“亂”。大國的中東政策,包括巴以沖突較外圍伊斯蘭國家的政策都已固化。

美歐實際在放棄維護中東和平的責任。外界的調解一遇困難就打退堂鼓,在很多時候,這些調解成了西方領導人追求執政形象的“臨時政績工程”,並沒有堅持下去的不間斷動力。巴以問題實際處於外部調解似有似無的狀態,這造成巴以雙方的期待都很混亂。

巴以沖突是當代世界的最持久悲劇。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各自傳唱著他們的英雄故事,而這些英雄都是對方眼裡的魔鬼。有很多外來的手伸過來,但很難分清它們是在幫著打開還是系緊這個死結。

美國再次宣布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反擊”,但又不失時機地呼吁沖突雙方“克制”。很難說清這樣的自相矛盾同巴以沖突及和平的混亂節奏究竟是什麼關系。

對中國來說,有一個中東就夠了,世界其他地方,尤其是東亞決不可能冒出“第二個中東”。

東亞離中東的樣子很遙遠,但不能不承認,東亞現在潛伏的危機能量有逐漸積累的勢頭。這一地區國家之間的仇恨在增加,一些看似“不大的事”也能掀起軒然大波。東亞主要力量之間根本沒有不共戴天的矛盾,經濟利益的一體化程度很高,但很奇怪的是,這裡的實際表現卻“一點就著”。

沒有人認為東亞在可預見的未來會“中東化”,但東亞擺脫領土等尖銳糾紛同樣遙遙無期。東亞有多種“可能性”,問題是,東亞人會不會也對糾紛不止產生“適應性”,並最終成為世界對東亞政治格局的定位,以及逐漸制造各國東亞政策的固化?

這樣的固化無疑不是好事,但今天的東亞無力擺脫各種糾紛的發展。或許我們應當對東亞地緣政治品質的下滑甚至惡化保持警惕,誰都別朝那個方向隨意加碼。

應當說中國是東亞理性最強的國家之一,在大多數情況下,中國都避免在糾紛中使用自己不斷增長的實力。希望日本、菲律賓等悟懂中國的克制,不隨意往前拱,避免東亞的問題朝實力對抗演變。

中東是全世界的教訓,東亞尤需汲取。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