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個孩子流浪街頭這麼長時間,似乎都沒人在意他們是否無家可歸。有人做出一種解釋:“中國人越來越不愛管、也越來越不關注‘閑事’了。” |
中新網11月22日電 5條年幼的小生命,在貴州畢節的一個垃圾箱裡,為了取暖生火而一氧化碳中毒身亡。此事引發海外部分華媒的熱議。
美國《僑報》21日刊出評論說,事件發生以來,對於孩子們生前究竟經歷了什麼仍在還原,對於相關機構和人員的問責也在進行,但這一切,對於5條已逝的小生命而言,都已毫無意義。到底誰該為年幼的生命負責?如何才能避免類似的慘劇重演?才是當下最重要的問題。
文章說,說政府收容機構失職,但這幾個孩子有家﹔說警方失職,警方多次尋找過他們,還曾把他們從外地送回家﹔說學校失職,老師屢次勸他們上學,但都沒能奏效。是誰錯了呢?如果誰都沒錯,那為什麼5個孩子有家不願回,有學不願上,乃至在垃圾箱中失去了年幼的生命?
文章指出,愛護孩子,不止是要有一套完善的監護體系,還要給他們可愛的老師和同學,幸福的家庭,互助友愛的社會……每一個成年人都有義務去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而這,也是孩子們生來就擁有的權力。
日本新華僑報網22日刊出評論說,在找到5個孩子尸體前,在5個孩子流浪街頭這麼長時間裡,似乎都沒有在意他們是否無家可歸,是否飢餓寒冷。事后,方方面面對他們的遭遇發出的惋惜和悲嘆。對此,有的人做出了一種解釋:“中國人越來越不愛管、也越來越不關注‘閑事’了。”
文章又說,時下一些民眾,熱衷於偽善地“管閑事”。一方面,許多人將這些“閑事”提升到一個城市、民族、甚至國家的高度,毫不吝嗇地帶領民眾給予關心,從而體現自身的情懷。然而在另一方面,對許多真正需要關心的“草根”,如畢節的5名男孩,在他們活著的時候卻乏於得到同情和照顧。
文章稱,中國社會應該成為一個讓自己擁有力量的人積極向上活著的社會﹔讓沒有能力靠自己活下去的人也能夠感受溫暖的社會。真誠希望人們能以“畢節事件”為界點,開始“真善”地去管“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