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湖南千年鳥道變成候鳥死路、天津東方白鸛中毒死亡、江西資溪獼猴遭遇獵殺,廣西東興的野味生意興旺,最近,隨著媒體的鏡頭和報道持續披露,一些地方濫獵、濫食、走私野生動物的亂象令人震驚,引發公眾對那些槍口下、舌尖上的寶貴生靈們的憂思。 |
湖南千年鳥道變成候鳥死路、天津東方白鸛中毒死亡、江西資溪獼猴遭遇獵殺,廣西東興的野味生意興旺,最近,隨著媒體的鏡頭和報道持續披露,一些地方濫獵、濫食、走私野生動物的亂象令人震驚,引發公眾對那些槍口下、舌尖上的寶貴生靈們的憂思。
國人一向有“什麼都敢吃”的名聲,對山珍野味本來情有獨鐘。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一方面是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日漸壓縮,其種類和數量在減少。另一方面,在物以稀為貴的誘惑下,美食風、養生風朝獵奇求珍畸形發展,一些商務消費與公務消費的胃口日益奢華,都把垂涎的目光投向了野生動物,形成了商機,也帶來了殺機。
從央視近期推出的關於野生動物的連續調查報道中,我們不無憂慮地看到,在一些地方,珍稀的野生動物遭受的不是個體的零星偷獵,而是竭澤而漁式的團伙盜獵、一網打盡式的產業化運作。
比如,透過電視鏡頭,在江西省資溪縣城的市面上,獼猴、熊、豹、大雁、岩羊、麂子、野豬等幾十種野生動物充斥市場,各個餐館競相以野味為賣點,有的甚至挂出公務消費定點店牌子,不但供應本地人消費,還冷凍著幾千斤的野味以運往外地銷售。而“野味市場”繁榮的背后,則是從獵殺到販賣、收購、運輸,再到餐桌的一條完整產業鏈,它像一部龐大的絞肉機,夜以繼日地進行著無情殺戮,危及野生動物種群安全,侵蝕著多年來辛勤努力的保護成果。
在黨的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美麗中國等理念引起強烈反響的背景下,這些戕害野生動物的行為觸目驚心,引發了全社會的警思和行動。不僅媒體在關注、公眾在熱議,各地政府和林業部門也迅速行動起來,反思監管不到位、執法不力等問題,緊急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執法行動,一些責任人已經被問責。
保護動物,遏制盜獵,搗毀團伙、封堵交易、嚴查市場、嚴懲違法者固然很有必要,但正如那句著名的公益廣告詞所說,“沒有買賣,才沒有殺害”,更關鍵的是要鏟除吞食野生動物的血腥產業鏈,通過常態監管、法治手段保障動物們的安全。
另一方面,鑒於飲食觀念和文化上的弊端,還需加強宣傳教育,用講科學而又富有說服力的方式,引導一些人摒棄“野味滋補”等落后觀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野生動物等新理念,讓人們不參與並自覺抵制傷害野生動物的各種做法,消減非法活動的市場。
有數據顯示,受人類活動、環境污染等原因影響,現在物種消亡的速度在加快,全球每二十分鐘就消失一個物種,我國平均每天消失一個物種。沒有動物、植物等各種生物的陪伴,這個星球將成為真正的孤獨星球,人類最終也難以獨存。而最近不時發生的野生動物之殤,更是一聲聲警報,提醒我們趕緊行動起來,保護岌岌可危的動物們,捍衛我們的共同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