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的消費需求並不疲軟,經濟增長並非出口導向型,雖然投資依賴是事實,但它是支撐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必然結果。 |
中國30多年保持經濟高速增長,但投資、消費、淨出口“三駕馬車”的“失衡”卻成為眾矢之的。然而,中國僅用10年時間就從低收入國家跨越下中等收入國家,到2010年躋身於上中等收入國家,令人不禁發問:支撐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真的是脫離國情的嚴重“失衡”嗎?
其實,所謂“三駕馬車”失衡,無非是說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以及外貿依存度偏大。如近10年中國平均的家庭消費率僅為38.9%,外貿依存度從1970-1980年的平均10.5%一路上升到2001-2010年的平均57.7%等等。但筆者認為,這些都是表面現象,深入研究后會得出另一個結論,即中國的消費需求並不疲軟,經濟增長並非出口導向型,雖然投資依賴是事實,但它是支撐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必然結果。
首先,度量消費需求高低的指標不只是消費率,至少還有居民消費支出實際增長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以及其他社會經濟因素。最近30年,中國居民消費支出實際增長率是其他國家的1.44-3倍不等。同時,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率是其他國家的1.4-2.6倍不等﹔而且這還沒有考慮我國消費數據的全面性問題、消費結構以及消費安全等問題導致的消費核算不充分和消費制約因素。
其次,盡管我國外貿依存度提升很快,但中國仍是各類國家中外貿依存度最低的國家。近十年我國出口依存度的平均值雖比較高,也隻處於同期各類國家的中下水平,不僅低於屬於同類的上中等收入國家,也低於下中等收入國家。就淨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而言,發達國家在過去40年,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高達50%以上,而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淨出口貢獻率是-4.6%,80年代為8.8%,90年代為5.5%,最近十年僅為2.5%。
再次,中國近20年的高增長的確主要依賴投資,但這不一定就代表投資過度。從中國總體投資回報率、工業企業資本回報率,或是從物質資本積累導致的技術進步率來看,都表明我國投資效率較高。1995—1999年、2000—2004年和2005—2008年三個時期,全部政府投資佔GDP比率分別為2.31%、2.49%和2.38%,均比市場機制健全、經濟發展程度高、政府投資規模本應很小的15個老歐盟成員國平均水平還低。而今后我國無論是以技術進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還是以新農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抑或以開發戰略實現區域協調發展,都離不開一定規模的投資。
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我們不應把目前“三駕馬車”的比例關系說得好像過去犯了滔天大錯。況且,當我們為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而苦惱,千方百計走向消費導向型經濟之際,一些發達國家卻在想方設法要從消費導向型經濟轉向投資導向型經濟。在我們看來,我國剛剛積累起一些社會財富,工業化進程到了關鍵時期,倘若現在放棄生產型或“投資型”戰略而人為轉變為消費型社會,結果可能連就業機會都沒有了,居民收入如何能提高?消費水平如何上一個台階?(作者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