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惡聲至,必反之”,馬英九不願傾聽民意,反而更往內縮。孟子說:“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10日世界人權日馬英九受到民眾羞辱,是孰為之,孰令致之? |
台海網12月12日訊 台灣時事評論員胡忠信今天在《海峽導報》發表文章說,
美國領導與管理學大師華倫·班尼斯在《回憶錄》總結其研究心得:“領導者的人生就是他們一生判斷的總和,我的結論是:判斷就是領導者最主要的工作,也是領導學的DNA。有了精准的判斷力,其它的事情無關緊要﹔沒有判斷力,不管擁有什麼長處都無能為力。”馬英九於12月10日參加世界人權日紀念活動,演講18分鐘,遭部分與會者嗆聲反制,甚至有人丟出鞋子、紙袋、書本,會場亂成一團,固然與會者有不少異議人士,但如此喧鬧形勢前所未見,“一葉知秋”,等於掀開了“反馬行動”序幕,不可等閑視之。
根據12月上旬所公布的“台灣民心動態調查”,88.5%受訪民眾認為經濟情況不好,24.6%信任馬英九,60.7%不信任,人民對“政府”施政不滿之順序依序為:一、油電雙漲(87.8%)﹔二、穩定物價表現(77.6%)﹔三、處理勞工與軍公教的退休金(73.6%)﹔四、偵辦高層官員貪污弊案(67.7%)﹔五、調漲基本工資時薪(54.8%)。民眾不滿意者多為民生議題,即使被馬英九吹捧為“廉政”的招牌菜,早已被林益世、李朝卿、黃季敏等大案摧毀殆盡。
即使面對上述非常險惡的民心趨向,馬英九仍“自我感覺良好”,聲稱“已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亮”、“要求‘行政院’有亮點的東西要趕快拿出來”。對於証所稅、油電雙漲等政策,馬英九仍堅持“改革是上坡路,即使腹背受敵,‘政府’也要建立可大可久的政策”。非常明顯,馬英九的判斷力與現實有極大的差距,他的領導力幾近“號令不出宮門”,軍方強烈抵制“年終慰問金”的刪除就是明顯的例子,倒是一盤散沙、發聲力弱的勞工團體,“勞保改制”立即成為首先開刀的對象。
希臘哲人說:“性格決定命運。”一個領導人的性格足以影響國家的命運與走向。馬英九執政五年下來,尤其今年1月連任“總統”以后,剛愎自用、任人唯親的缺陷一覽無余,自我封閉的決策系統使他十個月以來光環褪盡。“惡聲至,必反之”,馬英九不願傾聽民意,反而更往內縮,以更頑固的態度面對外部批判,目前正在台灣訪問的哈佛學者、《正義論》作者麥可·桑德爾說:“要學習與相反意見者對話。”一語道破馬英九的困境與盲點。TVBS民調顯示,75%受訪者希望召開朝野、民間人士的“國是會議”,馬英九就是罔顧,堅持隻與國民黨基層黨代表對話。眾所皆知,這些行程是為了他的明年黨主席選舉而來,與現實的民生議題未必有直接關系。
証所稅爭論最后成為IPO,眾所皆知“玩假的”,大戶為之一空,証交稅短少500億元新台幣﹔油電雙漲的前提是“中油”、台電改革,不但徒托空言,公營企業積習依舊,甚至出現“預支年終獎金”的“飼老鼠,咬布袋”現象﹔如果刪除“年終慰問金”都引起如此大的反彈與爭論,誰會對“年金改革”有信心?孟子說:“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10日世界人權日馬英九受到民眾羞辱,是孰為之,孰令致之?
(來源:台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