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一則“住房公積金最高9000元最低240元 ‘隱性福利’凸顯行業差距”的報道引起公眾關注。報道稱,我國各行業職工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數額存在很大差別,最高與最低之間的比例超過30倍,銀行、電力、煙草等壟斷行業繳存數額最高。有銀行職員稱,在一些銀行,住房公積金繳存數額超過萬元。 |
盡管改革可能會受到利益集團的阻撓,但著眼於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收入分配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近日,一則“住房公積金最高9000元最低240元 ‘隱性福利’凸顯行業差距”的報道引起公眾關注。報道稱,我國各行業職工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數額存在很大差別,最高與最低之間的比例超過30倍,銀行、電力、煙草等壟斷行業繳存數額最高。有銀行職員稱,在一些銀行,住房公積金繳存數額超過萬元。
每到年關,網民們都會自發晒月工資、晒年終獎、晒顯性和隱性福利。收獲甚豐者志得意滿,進賬寒酸者垂頭喪氣。相對而言,晒公積金是一個不同以往的“新生事物”。各行各業的公積金繳存數額的差異,一方面映照了這項制度設計中的不合理部分,另一方面也再度印証了普通行業和壟斷行業之間的巨大落差,凸顯了收入分配改革的緊迫性。
作為一項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住房公積金的設計初衷是“高收入者不補貼,中低收入者較少補貼,最低收入者較多補貼”,讓普通職工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買得起房、住得上房。但現實的情況是,低收入者繳存的公積金少,按月拿到的工資、獎金也少,他們收入增長的速度總是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因而很少有人能夠交得起買房的首付款。這樣,他們既無法獲得利率較低的公積金貸款,也無法把趴在賬上的公積金取出來用作他用,而是成為了“看得見,吃不上”的淨儲戶。而高收入者則既可以辦理公積金貸款,又可以支取公積金賬戶中的余額,實實在在地從這項制度中得到了好處。“幫富不幫窮”有違公積金制度設立的良好願望,國家應該修改相關規定,降低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的門檻,提高使用率並適度擴大適用范圍,讓低收入者也能從中借力買房,至少是可以靈活地把自己那部分錢取出來自由支配。
住房公積金制度的存在,也給某些壟斷行業提供了規避監管、濫發福利的渠道。按照現有規定,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為職工月基本工資的5%-12%。即使公積金繳存比例嚴格限定在這個范圍內,收入水平低的行業和工資福利高的行業之間也可以達到10倍之差。更嚴重的是,某些厚利行業總是按捺不住“善待”職工的沖動,動輒沖破12%的繳存比例,甚至達到20%的驚人數字,行業之間的落差更顯。
如果這些出手闊綽的企業是通過自主創新和經營有道創造了高利潤,他們願意給職工多繳公積金,隻要不違法,別人沒話說。問題是那些高福利企業絕大多數出於國有壟斷行業,通過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國有資源的獨享才發展壯大起來,他們創造的利潤嚴格說起來本該歸全民所有,但這些企業卻慷國家之慨,不但向職工發放高工資、高獎金,而且衍生出了月繳存上萬元的高公積金。由此,公積金落差也就成了畸形經濟結構下收入分配不公的又一表現形式。
經濟持續發展,社會財富的蛋糕才能做大。收入分配合理,公眾才能普遍受惠於發展成果。這些年,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收入分配改革卻長期滯后,基尼系數屢屢告急。民眾對貧富差距切身有感,晒年終獎和公積金就是痛感的表達。而黨和政府也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十八大報告中20多次提及“公平”,並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央政府正在加緊醞釀《收入分配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新一輪改革即將啟動。在收入分配改革八項內容中,至少有兩項是針對壟斷行業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與收益分享,公共資源出讓收益的全民共享。盡管改革可能會受到利益集團的阻撓,但著眼於大多數人民的利益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收入分配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