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穆文:PM2.5公開能治“空氣焦慮症”嗎

2012年12月31日10:03    來源:海外網    穆文    字號:
摘要:2013年1月1日開始,全國74個城市將按空氣質量新標准開展監測,並實時發布包括PM2.5等的監測數據。改善空氣質量,是直接關乎民生的大事,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但僅有“發布”的動作遠遠不夠,公眾的知情權也不止於了解幾個數字。

2013年1月1日開始,全國74個城市將按空氣質量新標准開展監測,並實時發布包括PM2.5等6項基本項目的監測數據。PM2.5,這個原本生僻的科學詞匯將要走進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出行參考。

首先必須肯定的是,PM2.5數據的發布,是政府工作的進步,是尊重公眾知情權的表現。在此之前,與很多國家一樣,我國環保部門隻對PM10進行檢測。肉眼可見的嚴重灰霾天氣使公眾對官方發布的空氣污染指數失去信心,美國使館每日發布的PM2.5數據受到更多人的追捧。民意的倒逼終使政府改變監測標准,治理空氣污染迎來了一個好的契機。

改善空氣質量,是直接關乎民生的大事,也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既然科學研究已經証實PM2.5是一個重要的測控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那麼環保部門就有責任發展技術手段、改進工作方向,與時俱進,向國際先進標准“看齊”。如果政府部門反應遲緩,很可能會造成對公眾健康狀況漠然的印象。唯有主動“出擊”,才能掌握“先機”,抓住民意,維護政府形象。

但是,僅有“發布”的動作是遠遠不夠的,公眾的知情權也不止於了解幾個數字。由於是專業性較高的領域,在首次公布PM2.5時,環保部門有責任對政策、標准、指標、監測方法、數據分析等做出真實、詳盡的宣傳解釋。比如,監測網的布置是否科學,有沒有故意在較偏遠的郊區多設監測點,從而抬高平均值﹔比如,如何確保數據的真實性,防止地方部門為了數據“好看”或政績過關而人為竄改等。

隻有真正做到方法科學、信息透明公開,政府才能在官方數據和其他機構的數據出現不一致的時候,仍然可以理直氣壯,而不再發生去年北京市環保局微博訪談回應公眾質疑、進行危機公關的被動局面。

監測環境數據,最終是為了治理污染、改善環境,如果沒有相應的治理措施,監測的數字再精確、再真實,也是沒有意義的。有人預測,將PM2.5加入空氣質量指數后,國內城市的空氣質量勢必大范圍超標,地方政府面臨的環保達標壓力將大大增加。不能達標怎麼辦?用治理難、見效慢的借口來搪塞顯然是行不通的。如果說“好解決的問題都解決了”,那麼涉險灘、啃硬骨頭的時候已經來臨。治理空氣污染需要各部門綜合聯動,例如提高汽油品質、發展綠色交通可以顯著降低PM2.5,而這些措施不能光靠環保部門一家完成。

眾所周知,經濟的快速增長造成了污染物排放量的居高不下,隻要各地“唯GDP馬首是瞻”,降低污染就會是空話,根本的做法是要改變環境評估在決策中的弱勢地位。中國的發展已經進入新階段,人們除了關心荷包鼓不鼓,也越來越關心環境健不健康、安不安全,政府如果不能跟上民意焦慮的腳步、想民所想,那麼質疑、甚至沖突就會不斷發生。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納入社會建設的總體布局之中,提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建設美麗中國,正是順利時代潮流的舉措。民生無小事,隻有充分領會報告精神,切實採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治好公眾的“空氣焦慮症”。

(作者為海外網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