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熱衷於增強國家繁榮與軍事實力的政策正讓東亞地區變得不穩定。但同時,擁有巨大且日益擴張的市場的中國,對日本經濟增長而言又有著重要意義。最重要的是,日本要在強化日美同盟的同時,加強與東南亞各國以及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的合作,以使中國有所收斂。 |
日本《讀賣新聞》1月3日文章,原題:採取戰略舉動應對富有進攻性的中國非常重要 中國熱衷於增強國家繁榮與軍事實力的政策正讓東亞地區變得不穩定。但同時,擁有巨大且日益擴張的市場的中國,對日本經濟增長而言又有著重要意義。
因此,安倍政權的一大任務將是用一種戰略性的方式推行其外交政策。它需要向中國增壓,促使其審視自身的擴張主義,與此同時也要堅持說服中國步入國際合作軌道。
中國在GDP方面現已超過日本並正在追趕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對中國來說,要成為超級大國的必要條件,就是要成為“海洋強國”。今后中國可能將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要以強大的軍事實力為背景來追求更大海洋權益的姿態。
日本應建立一種長期機制,使日本當局能夠對“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編者注)周邊的海域、空域採取萬全的防御之策。
安倍首相把日中關系視為“21世紀日本外交和安保政策方面的最大課題”是有道理的,他提出必須加強與相關各國的合作,對其採取戰略性外交的主張也是恰當的。
最重要的是,日本要在強化日美同盟的同時,加強與東南亞各國以及印度、澳大利亞等國的合作,以使中國有所收斂。
日中關系已經陷入自1972年實現邦交正常化以來最壞的局面。由於中國聲稱擁有對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編者注)主權,並“侵犯”日本的領海、領空,因此去年秋季內閣府的民調顯示,對中國“沒有親近感”的日本國民已高達80%。
美國會通過的美國對日防衛義務適用於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編者注)的國防權限法案,將成為遏制中國的重要因素。日本參加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也將起到遏制中國膨脹的作用。
此外,從長遠角度看,努力把中國納入亞太經濟合作框架之內也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出現的抵制日貨運動,不僅損傷了日企的對華投資熱情,而且也削弱了中國作為生產據點的魅力,客觀上推動了企業向中國之外地區尋求生路的現象。中國必須認識到此舉不僅給日本,同時也給自身造成了傷害,即所謂“互損”。
對於日中兩國來說,有必要重新開始首腦交流,而且可以通過把“尖閣諸島”(即我釣魚島,編者注)問題與其他政治、經濟和文化關系切割開來的方式,來維護兩國的戰略互惠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