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早從高位下台的呂秀蓮召開記者會,引用在台灣尚有信用的遠見民調數據,稱馬英九執政四年半來有更多民眾認同台灣“獨立”,反對統一。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順差地來源,去年赴台游客超過220萬人次,為什麼“獨”的人數反而上升?筆者以為這其中三大因素在起作用。 |
政治人物的最大悲哀就是沒有舞台,台灣政治人物的最大幸運就是可以隨時搭台。就算不辦社團、不辦報紙,發出傳真要開記者會,在記者會上語出驚人,第二天登上各大媒體,便收到了搭台出場的效果。這樣的效果可能令人激賞“姜還是老的辣”,也可能令人不屑:“生怕別人忘了他”。因此,已經離世的辜振甫先生那句“下台的背景要漂亮”真是智慧之言,只是,放眼台灣政經界,有辜先生那種風度的人難尋了。
新年伊始,早從高位下台的呂秀蓮召開記者會,“檢視兩岸關系”,引用在台灣尚有信用的遠見民調數據,稱馬英九執政四年半來雖然“傾中”,但有更多民眾認同台灣“獨立”,反對統一,“馬英九應該會跌破眼鏡”,她要向馬說聲“謝謝”。
呂秀蓮引用的數據隻提遠見,不提具體,不知是何時的哪項調查,在此也不深究。但據筆者所查,遠見民調去年10月公布的“台灣民眾統獨觀”調查數據,17.8%贊成台灣應該盡快獨立、10.4%認為先維持現狀再走向獨立,“急獨”與“緩獨”合計為28.2%,與上次同項調查相比,的確上升3.7個百分點。
單看這個數字,大多數大陸民眾都會沮喪和疑惑。大陸已成為台灣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順差地來源,去年赴台游客超過220萬人次,為什麼“獨”的人數反而上升?筆者以為這其中三大因素在起作用。一是島內景氣不好,民眾收入縮水,生活壓力加大,對未來沒有方向感,對馬英九團隊怨氣日增,對馬最亮眼的兩岸政績也不想再捧場,這種泄憤和懲罰性的心理反映在“統獨”的選擇上﹔二是民進黨見獵心喜,加大打馬宣傳,令民眾又陷入非藍即綠的習慣性選擇,既然沒能“馬上就好”,發展兩岸關系也不包治百病,那就選擇換人做做,產生即使“獨”也不能怎麼樣的挑戰和僥幸心理﹔三是兩岸到了因為緊密而摩擦的階段,隨著兩岸交流的綿密,利益和感情的紐帶更有力度,但也會“因為了解而分手”,深入交往后的不適應、不欣賞、不理解浮上台面,但這是階段性的問題,是高峰前的一塊低地。
另外,政治人物說話喜歡隻說一半,這次呂秀蓮也隻引用了一半的民調數字,就拿筆者查閱的這次民調數字來說,3.8%的台灣民眾贊同先維持現狀再和大陸統一,7.1%贊同應該盡快和大陸統一,“緩統”與“急統”合計為10.9%,贊成兩岸統一的比率也上升了1.1個百分點。這一點呂秀蓮沒說該謝謝誰,如果謝,大概要謝兩岸交流,即使在困境之中,一些台灣民眾還是堅定了兩岸走向統一的意願。
如果用民調數據說話,台“陸委會”最新的民調數據顯示,高達76.4%的台灣民眾支持進一步深化兩岸交流,其中67.1%認為應適度開放陸資赴台,64.2%表示贊成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72.4%認為應修正“兩岸人民關系條例。本次調查在去年12月22日至25日以電話訪問方式進行,訪問對象是台灣地區20歲以上的成年人,有效樣本1104份,信賴度為95%,抽樣誤差在±2.95。雖有統獨的搖擺和消長,但台灣的主流民意仍是交流不是對抗,是合作不是分裂。
數據沒說完全,意見沒聽全面,呂秀蓮“謝”馬英九太早了。更早以前,秀蓮姐到福建老家尋根,受到呂氏宗親的熱情款待,她也曾連聲“謝謝”,相信她當時是真誠的,只是不知道是否忘記了?
(作者為人民日報海外版高級編輯)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