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劉志勤:銀行利潤注水是一劑慢性毒藥

2013年01月06日08:34    來源:環球時報 我有話說    劉志勤    字號:
摘要:每逢歲末,金融戰線的競爭日趨激烈,甚至達到寸土必爭、寸戶必奪的程度。目的就是為了讓年終財務報表好看一點。在諸多政策與對策的博弈中,“預支利潤”成為一些銀行機構經常用來救急的手段。中國已經開始關注經濟發展的純淨性,防止銀行利潤注水。這是國家的幸事。

  每逢歲末,金融戰線的競爭日趨激烈,甚至達到寸土必爭、寸戶必奪的程度。目的就是為了讓年終財務報表好看一點。在諸多政策與對策的博弈中,“預支利潤”成為一些銀行機構經常用來救急的手段。不久前筆者拜訪南方某家國有銀行的老總時,對“預支利潤”有了比較詳盡的了解。

  “預支利潤”,顧名思義就是把明年或未來的利潤,提前劃撥到今年的賬面上。一般有兩種做法:一是銀行提前向企業收取明年才到期的發給企業的貸款利息或服務費,以解銀行今年利潤不足的“燃眉之急”,適當給企業優惠,兩廂情願,皆大歡喜﹔第二種做法則明顯違規:銀行干脆向企業拆借部分資金,用來沖抵銀行利潤的差額。為了做到這一點,銀行當然要同樣給企業有吸引力的利息回報,兩家拍手稱快,飲酒把盞,共度年關。

  據筆者了解,由於國內金融市場存在不良的競爭環境、不當生存心態和不好的績效制度,金融行業的發展一直面臨來自業內外的雙重沖擊,這種移花接木的現象並非少見,早已常見不怪。然而,如果統計報表上的利潤不是真實的財富,而是實實在在的負債,對中國金融安全和經濟穩定發展的危害性將不言而喻。

  中國金融界的競爭環境日趨惡劣,雖有人歸咎於外因,但關鍵還是內部競爭機制不完善。德國工程師恩斯諾在他寫於1889年關於中國的研究報告中,用很大篇幅描述那時中國商業界的惡劣競爭是無序、無規、無法的“三無”狀態:商戶之間不認合同,隻認關系﹔隻顧自家發達,罔顧同業﹔工於心計但幾乎沒有同盟合力和外商競爭。乍一看,似乎也是在說當今的中國。中國企業的生存心態一直不好,短視、跟大流、不敢創新的生存心態造就了大量的低端企業,最終成為經濟發展的包袱﹔而金融行業內績效挂鉤的絕對化和無理由放大成績的功效管理模式已經催生出該行業內的諸多不良行為,應當引起關注。

  中國的銀行業應當提倡經營的多樣化、多元化,但是目前國內銀行業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綜合性銀行,就是在商業銀行的架構下,做著包含私人銀行、投資銀行、理財等各類業務。所以國內銀行業的競爭范圍、內容幾乎沒有各自的特色,使得龐大的金融市場變得狹小、渾濁,競爭無規難以避免。中國應當恢復專業銀行的體制,設立專門負責不同行業的金融機構,不得跨界經營,不得從事綜合性銀行的業務。這樣不僅可以淨化金融競爭環境,也有利於中國企業平穩發展。

  中國已經開始關注經濟發展的純淨性,防止銀行利潤注水。這是國家的幸事。因為預支利潤的行為,猶如服用慢性毒藥,如不制止,一旦成癮后果嚴重。筆者認為,在國家努力發展綠色經濟的同時,要推廣藍色金融戰略,即堅持平等、平衡的發展理念,鼓勵競爭,但是這種競爭必須尊重和保証對方的生存權、發展權,從而減少甚至杜絕預支利潤的違規現象,避免出現更大的問題。(作者是北京知名金融高管)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