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是對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實際上也是對各種制度、各種發展模式的一次大考。中國表現、中國道路、中國體制,在這場大考中創造了“風景這邊獨好”的傳奇。中國道路的意義在於從實踐上証明良政的模式是多元的,各國都能找到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 |
中國道路的意義在於從實踐上証明良政的模式是多元的,各國都能找到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
國際金融危機不僅是對全球經濟的嚴峻挑戰,實際上也是對各種制度、各種發展模式的一次大考。中國表現、中國道路、中國體制,在這場大考中創造了“風景這邊獨好”的傳奇。
“中國傳奇”續寫新篇,也引來更多探尋的目光。即便是那些長期以來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片負面評價的某些西方人士,也開始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效性和優越性進行研究。
毫無疑問,“中國傳奇”是在30多年改革開放大背景下展開的。中國用短短30多年時間走過西方發達國家兩三百年走過的現代化進程。如此巨大的發展成就不可能簡單歸因於集中爆發的“自然推動力”。於是,延伸出這樣兩個問題:中國迅速崛起的支撐點何在?30多年改革開放對中國和世界意味著什麼?
從世界文明發展角度觀察中國道路的窗口已經打開。近年來,“歐洲文明崛起探源”成為熱門課題,其背后有對中國發展的觀照。學者們試圖借助對比方法,找到某個文明在某個歷史時期突然超前的原因。
在西方國家,文明史演進研究由來已久,但文明發展多元性觀點始終沒有成為主流。原因在於,近代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成為“先進”與“發達”的化身。西方的成功為人類文明發展做出貢獻,同時也成為對文明發展認識的“制約”。這種制約在西方表現為根深蒂固的文明優越感,並通過殖民手段和強大的思想文化傳播影響像中國這樣的后發國家。
歷史的陰影和現實的困惑消磨了發展中國家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現實中的“思想殖民”依然頑固。近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放棄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卻陷入混亂局面,思想根源就在於此。
把歷史變成一部西方文明成功史,變成一場由西方向“接替者”傳遞自由火炬的接力賽,這是一種誤導。中國30多年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打破了單線式文明史觀。中國道路的意義不在於向世界各國提供替代西方民主體制的靈丹妙藥,而在於從實踐上証明良政的模式是多元的,各國都能找到適合本國的發展道路。
“另一種文明已經和西方平起平坐。他們在許多方面更勝我們一籌——他們對成功充滿渴望,對未來信心堅定。”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十分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