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10年,北京大幅擴大此前僅令國企工人受惠的公共支持體系。以目前速度擴展,全民覆蓋和支出劇增的局面已為期不遠。 |
日本《外交學者》1月11日文章,原題:當中國變為“銀發”會發生什麼?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國或許尚未意識到,中國正為其迅速老化的人口打造社保體系的努力,也與他們有休戚相關的利害關系。
最近10年,北京大幅擴大此前僅令國企工人受惠的公共支持體系。以目前速度擴展,全民覆蓋和支出劇增的局面已為期不遠。據估計,2013年中國養老金缺口將達2.9萬億美元,到2033年或達10.9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38.7%。既有的養老金體系已導致雙重弊端:家庭消費減少以攢錢繳納養老保險,地方政府的養老金債務迅速攀升。隨著中國人口逐漸老化,學者和官員正認真考慮取消獨生子女政策並延長退休年齡的建議。但從政治角度看,這種調整的難度與西方國家無異。許多中國人還認為,此舉可能阻礙年輕人就業,令中國面臨更多問題。這將對中國的貿易伙伴們——向來敦促北京再平衡經濟、更側重消費(和進口)並摒棄嚴重依賴出口的做法——意味著什麼?
首先,中國的亞美歐貿易伙伴國應該清楚,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是一場緩慢的財政危機。中國不是希臘,但債務負擔已非常沉重。中國的社保基金規模全球第一,但仍無法彌補地方政府養老金的債務。
其次,我們應意識到,中國將快步走向全民醫療和養老時代,但這對家庭儲蓄的影響有限。誠然,中國的家庭或許不再為高昂的重病治療費攢錢,但家庭儲蓄的減少很有可能被強制繳納的相關福利費用所抵消。換言之,不要將經濟再平衡寄希望於中國的社保體系,因為這並不會大幅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對那些保持對華巨額貿易赤字的國家而言,這意味著別指望中國家庭突然擁有新的消費能力。
最后,我們必須考慮銀發族對中國和歐美日等主要經濟體的更深遠影響。當然,人口老化未必會使這些經濟體出現衰退,但該是調整期望值的時候了。人口老化將抑制甚至減少家庭消費——而這是中國向工業化經濟體出口的首要推動力。對這些國家而言,人口老化及其應對政策是頭等重要的國內事務,而北京養老金政策的影響范圍將超越國界。(作者馬克·弗雷澤,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