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莫言:好的文學應該讓人讀出自己

2013年01月24日08:53    來源:人民日報    莫言    字號:
摘要:好的文學不應該是清澈透明的,不應該隻有一個標准答案,好的文學應該有其豐富性、復雜性,甚至曖昧性。它應該讓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讀出自己,它也應該讓每一個讀者隨著時間、隨著閱歷、隨著各方面的變化而從同一本書裡讀出不同的感受。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是非常抽象的。在音樂的世界裡,要悲切有悲切,要慷慨有慷慨,要激昂有激昂,它不需要翻譯,而且彈性非常大,可以進行多種解釋:一個高興的人可以從中聽到讓他高興的音符,一個悲傷的人即使讓他聽一首歡快的樂曲也會聽出眼淚。在聽同一首音樂時,不同年齡、不同學識修養和不同階段的人,完全會聽出不同的感受。

  文學也應該具有這樣的品質。

  好的文學不應該是清澈透明的,不應該隻有一個標准答案,好的文學應該有其豐富性、復雜性,甚至曖昧性。它應該讓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看到自己、讀出自己,它也應該讓每一個讀者隨著時間、隨著閱歷、隨著各方面的變化而從同一本書裡讀出不同的感受。我希望自己的小說不是一目了然的,希望寫出具有最大彈性、最大模糊性的小說,過去我一直在追求這樣的藝術風格,但迄今還沒有完全達到。

  其實,做人也是這樣,如果一個人沒有人議論和批評,這個人的價值也就大打折扣。一個人之所以被“千夫所指”,一個人之所以被很多人評論,就是因為他身上帶著非常復雜的特質,因為這個人很難定性,因為這個人比較豐富。我就是一個比較豐富的人,所以成為了很好的“范本”,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解讀我,或者是虛假的歪曲、或者是正確的理解,但無論哪種解讀都是非常有意思的,這讓我看到了無數自己看不到的側面。

  還有一個問題同樣值得思考。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小說被翻譯成外文廣泛傳播,但這涉及一個問題——作家創作的出發點:作家到底為誰寫作?為自己寫作,還是為讀者寫作?如果是為讀者寫作,到底是為中國讀者還是為外國讀者?小說翻譯成外文需要譯者,那是不是可以說作家是為翻譯家寫作?

  這種為翻譯家寫作的趨勢絕不可取。盡管文學走向世界必須經過翻譯家的翻譯,必須經過他們創造性的勞動,但是作為一個作家,在寫作的時候如果想著翻譯家,那勢必使自己的藝術風格大打折扣,勢必為了翻譯的容易而降低自己作品的高度和難度。因此,作家在寫作時,什麼人都可以想,就是千萬別想著翻譯家﹔什麼人都不能忘,但是一定要忘記翻譯家。隻有如此,才能寫出具有自己風格、具有中國風格的小說來。

  而對於諾貝爾文學獎,不要小題大做,此前無論在高密、北京,還是瑞典,得知獲獎的我心裡一直很平靜,甚至有一點點歉疚,其實在全世界、在中國有許多優秀的作家都有資格、甚至比我更有資格獲得這個獎項,他們之所以沒有獲獎僅僅是因為還沒有到時候。我也寄希望於未來: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作家能夠再次出現在瑞典,再次登上諾貝爾文學獎的領獎台。

  (此文系莫言在北師大接受教授聘任儀式上的即興演講 趙婀娜、劉岱整理)

分享到:

(責編:李文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