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秦淮川:尊重大學生賣豬肉的價值選擇

2013年02月04日08:20    來源:北京青年報    秦淮川    字號:
摘要:人生有不同的位置,找准屬於自己的位置,過自己想要且能實現的生活,未必不是一種踏實和富足。

1月25日,號稱中國“土豬大王”的“壹號土豬”品牌,在上海6個區縣的12家農貿市場登陸。除了“原生態”土豬肉吸引眼球外,創業老板是北京大學畢業生,員工中有500多名大學生且10%畢業於名牌大學,成為最大關注點。大學畢業生如此就業,是高等教育的悲哀?還是開辟了更多發展路徑?是社會需要的適應?還是人力資源的浪費?

網上有個段子,“文憑不過是一張火車票,清華的軟臥,本科的硬臥,專科的硬座,民辦的站票,成教的在廁所擠著。火車到站,都下車找工作,才發現老板並不太關心你是怎麼來的,隻關心你會干什麼。”別把段子當調侃,很大程度上,大學畢業生就業確實普遍面臨“你會干什麼”的現實命題,名校學歷不是通行証,更不能包打天下,通吃一切,一勞永逸。從這個角度上看,大學生乃至名校畢業生都需要在工作中証明自己。

不過,近年來,一提到有大學生賣豬肉、當淘糞工,總會引起不少人的擔憂甚至反對,認為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人力資源的浪費,甚至是一種沉淪。如此論調,實在可疑。一方面口口聲聲地稱“職業無貴賤,行行出狀元”,另一方面卻鄙視養豬的、賣豬的或環衛工,把這些職業看成下賤人才干的下賤職業﹔一方面呼吁尊重農民工的價值,提升農民工的尊嚴,另一方面看到保姆、泥瓦工工資超過大學生,就氣急敗壞,仿佛大學生天生該拿高薪,農民工就得低收入似的。這顯然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傲慢與偏見。

大學生賣豬肉,沒什麼不可以。不少大學生並沒有一技之長,所學與現實所需嚴重脫節,從賣豬肉做起,先解決生計難題,恰是務實和清醒的體現。正如壹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不少員工稱,一問到大學四年裡干了些什麼,就蒙了。“大學四年,真的沒有學到太多在社會上有用的東西。”沒學到什麼,不知道干什麼,再加上“發現自己的能力頗為匱乏”,這些大學生踏入社會后,可謂遭遇了集體迷茫和價值迷失,賣賣豬肉,收入尚可,確實可行。

而且,這些大學生不僅要賣豬肉還要養豬,無論賣肉還是養豬都是技術活,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別以為動動嘴皮子就能賣掉豬肉,更別以為圍個豬圈,撒進去豬崽,扔一些殘羹冷炙,就能養好豬。真要把豬養好,把豬肉賣掉,沒有潛心鑽研,沒有一定的口才和交際能力,還真不行。在當前食品安全出現了嚴重的信任危機之際,如果這些大學生拿出一股做良心企業的決心,一種重塑公眾信任的干勁,在食品領域未必不能干出大事業,未必不是消費者之福。

北大校長周其鳳說過:“除了企業家外,我們還培養了很多教育家,各行各業的,包括我們學生賣豬肉也賣得很好。如果北大隻培養學問家,那還不夠,那不是最好的北大,北大就是應該能夠為各行各業培養人才。”可以認為這是矯情,甚至認為這是推脫,為沒有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才開脫,但無法否認此說有些道理。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時代,大學生越來越多,不可能每名大學生都搞科研、考上公務員,或者進入國企、外企,偶爾有那麼一些人賣豬肉,天塌不下來,即便在國外,不少名校畢業生不也開出租、賣報紙、送牛奶嗎?要求大學生一定要進入高精尖行業,既是一種偏執,也是傳統的“學而優則仕”思維。

人生有不同的位置,找准屬於自己的位置,過自己想要且能實現的生活,未必不是一種踏實和富足。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日子裡會有更多的大學生,從事那種貌似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卻於自己有用、對社會有益的工作,對此,社會大眾且慢嘲諷,更不要竭力反對,多一些鼓勵和認可,這既是價值多元化的體現,也是尊重他人選擇的體現。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