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反恐戰爭打了11年之后,國際恐怖主義正呈現新的特點。“基地”組織等伊斯蘭極端勢力在敘利亞不斷擴張滲透,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極端組織綁架多名西方人質,以此報復法國出兵馬裡。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基地”組織的蔓延和滲透已成為中東動蕩外溢效應的重要表現。 |
在反恐戰爭打了11年之后,國際恐怖主義正呈現新的特點。“基地”組織等伊斯蘭極端勢力在敘利亞不斷擴張滲透,阿爾及利亞伊斯蘭極端組織綁架多名西方人質,以此報復法國出兵馬裡。越來越多跡象顯示,“基地”組織的蔓延和滲透已成為中東動蕩外溢效應的重要表現。
中東劇變促使“基地”組織進行策略調整。最初,西方智庫多認為,“阿拉伯之春”削弱了“基地”組織宣傳的以“聖戰”方式建立“伊斯蘭國家”這一核心意識形態的吸引力。然而,隨著部分國家局勢的惡化,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經濟困難和社會動蕩將使“基地”組織的意識形態重獲吸引力,導致國際恐怖主義反彈。事實上,“基地”組織對“阿拉伯之春”經歷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塑造的過程。“基地”組織認為,“阿拉伯之春”的目標是推翻“阿拉伯獨裁者”,而“基地”組織的“近敵”是“阿拉伯獨裁者”,“遠敵”是西方特別是美國,打擊“近敵”和“遠敵”都是穆斯林的神聖責任,試圖將“阿拉伯之春”導向“基地”組織的意識形態軌道。
“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發展十分迅速。北非馬格裡布地區是中東劇變重災區,該地區的突尼斯、利比亞相繼發生政權更迭,尤其是利比亞戰爭導致武器流散,有利於“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發展壯大。索馬裡“伊斯蘭青年運動”、“利比亞伊斯蘭戰斗團”、尼日利亞“博科聖地”組織在中東劇變后發展迅速,與“伊斯蘭馬格裡布基地組織”的聯系日趨密切,大有向撒哈拉以南非洲蔓延態勢。2011年“博科聖地”組織多次在尼日利亞、馬裡、乍得、毛裡塔尼亞等地發動恐怖襲擊,甚至卷入了2012年馬裡政變。索馬裡“伊斯蘭青年運動”在東非地區的索馬裡、埃塞俄比亞、肯尼亞活動十分猖獗,目的是在三國交界地區建立“東非伊斯蘭酋長國”。
“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活動猖獗。2009年1月,沙特阿拉伯和也門的“基地”組織分支合並為“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主要在也門南部活動。自2011年也門局勢陷入動蕩以來,“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趁機佔領了也門南部多座城市,勢力范圍逐漸擴展,曾一度佔領也門南部阿比揚省省會津吉巴爾市,並宣布該市為“基地”組織在也門南部建立的“伊斯蘭酋長國”首都。此外“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與索馬裡“伊斯蘭青年運動”的聯系在不斷增強。
以上事實表明,有利於國際恐怖主義發展的新環境已經形成。中東地區總體形勢動蕩,一些阿拉伯國家經濟困難加劇和民生問題凸顯,為恐怖主義滋生提供了更肥沃的土壤。反恐在美國中東戰略中地位下降,作為美國反恐盟友的部分阿拉伯國家政權倒台,弱化了國際反恐合作,在某種程度上減輕了恐怖主義勢力面臨的國際壓力。阿拉伯國家的動蕩尤其是利比亞戰爭,導致非法武器擴散,有利於恐怖主義組織獲取先進武器裝備並有能力發起大規模恐怖襲擊。
(作者為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