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幅下調中國消費者境外購買商品所屬類別的進口關稅,並輔以降低相關環節的國內稅費、改善國內商業環境的舉措,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能促成部分購買力特別是借助海外代購渠道購買境外商品的購買需求回流國內。 |
新華社記者的全球調查發現,中國消費者在境外形成強大購買力,據統計,2012年中國出境旅游超過8000萬人次,以高達15%的增長率成為全球跨境旅游的領跑者。中國游客“全球購”在很多國家發揮了拉動經濟、增加就業的積極作用,各國也為吸引更多中國消費者不遺余力。(2月15日新華網)
新華網同日還刊發了評論《中國應贏回自己的消費者》。該文認為,應通過大幅調低關稅、降低國內稅費、營造良好的商業環境,實現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回流,“把零售業就業機會,把消費稅,把店鋪租金,把物流配送餐飲等一系列關聯利益留在國內”。
中國游客海外大舉掃貨的現實,很大程度上讓相關類別商品的進口環節高關稅失去了意義,發揮保護國內產業和調節進出口貿易結構的作用的空間也被大大壓縮。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幅下調中國消費者境外購買商品所屬類別的進口關稅,並輔以降低相關環節的國內稅費、改善國內商業環境的舉措,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能促成部分購買力特別是借助海外代購渠道購買境外商品的購買需求回流國內。
但即便如此,期望中國消費者在境外的購買力悉數回歸國內,仍是不現實的。新華網評論《中國應贏回自己的消費者》認為,中國消費者去海外購物主要基於價格和同步上市因素,特別提到了蘋果手機無法在中國市場同步上市,導致消費者不得不利用旅游機會出國購買。
在筆者看來,這種分析並不全面。2012年,蘋果手機全球銷量為1.3億部,除開在中國內地與中國聯通、電信合作發行以及通過“剪卡”等方式銷售的銷量,再刨除境外市場上境外消費者的購買數量,試問,有多少是被中國出境游客買到的?2012年中國出境旅游超過8000萬人次,又有多少專門去買蘋果手機這樣不能同步上市的商品?
同樣,盡管存在相當數量的價格因素驅動的海外購物,但其他因素同樣重要。中國游客特別是所謂的高端顧客,熱衷在法國、美國及我國香港等境外地區購買奢侈品。相關品牌的奢侈品國際頂級品牌近年來均大舉進軍中國內地市場,基本實現了在一二線城市的布局。事實上,這些品牌設在中國內地的零售終端並未受到中國消費者海外購買現象的影響,照樣掀起了熱銷風潮,其目標顧客基本不受價格因素影響。
也就是說,即便價格和同步上市因素在中國內地市場被基本消除,中國消費者海外購物熱潮也不會受到根本性影響。實際上,如果綜合分析境內外媒體就中國(內地)消費者海外購物的多篇報道,不難發現,海外購物熱伴隨著的是出境游,他們、她們的首要身份是中國“游客”。如果要問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內地居民出境旅游、購買,那麼不妨聯系國內千城一面的城市化改造和擴張、日益衰敗而未曾得到足夠重視和投入的鄉村、游覽特色同質化且存在管理水平滯后的國內知名景區等現象一起思考。
值得單獨提出的一點問題是,新華網評論《中國應贏回自己的消費者》將中國游客海外購物現象稱之為“怪象”,並不妥當。經濟、貿易的全球化,推動頻度更強、覆蓋范圍更廣的旅行和消費全球化,這是自然而然的變化,中國各地的旅游景點、商場酒店為境外游客提供方便,國內許多地方、許多行業和許多人受益於境外游客的購買,沒有人感嘆什麼“美國掙錢中國花”、“台灣掙錢大陸花”、“香港掙錢內地花”——既然如此,為什麼中國內地的游客走到境外花點錢,就會被要求最好回“自己家裡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