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黑、反腐、反貪,說到底都是法律行為、體系力量。監督、預防和打擊關鍵節點的監守自盜,也應從法律、體系和制度入手。 |
“公海賭王”案牽扯到多名省部級官員,充分說明反黑、反腐不能“燈下黑”,應從法律、體系和制度入手,將警惕監守自盜、防范“貓鼠勾結”當作監督的重點。
新一期《財經》雜志講述了“公海賭王”連卓釗的“連氏無間道”故事。此人在公海開賭場,行賄、涉黑、洗錢,前科累累,卻總能以“線人”、“合作者”等身份閃轉騰挪,甚至在被法網“鎖定”之際,仍能得到一些“關鍵人物”的通風報信,最后又以檢舉和信報重獲自由。
連卓釗案件曝光后,人們震驚於其涉案時間之長,跨度之廣,膽量之大,以及和他的名字密切關聯的一系列“大人物”——粵浙原省紀委書記王華元、“南粵政法王”陳紹基、深圳市原市長許宗衡、公安部原部長助理鄭少東等。但震驚之余,人們也發現,在這一長串“大人物”中,除了政界、商界和黑白兩道的頭面人物外,出現頻率最高的,是所謂“公家人”:職司反黑、反腐,專門負責克制“賭王”一類涉黑人物、案件的政法、公安系統要人。
如果將“賭王”一類涉黑人物比作碩鼠,上述“公家人”理應是專門負責捕鼠的“貓”,是“碩鼠”的天敵。連卓釗事件中,“碩鼠”居然和許多“貓”做起了朋友,而且一做就是十幾年,實在令人觸目驚心,堪稱“高級黑社會”。
尤其值得一說的是,時任廣東省紀委書記的王華元主抓反腐、禁賭等,但他一方面接受連卓釗的巨額行賄、參與賭博,另一方面在兩次查賭風暴中,又從連卓釗的通風報信中獲得官員賭博信息並實施查處。一地的紀委書記和賭王“親密交往”,甚至還有“合作”,怎麼會真正反腐?
從這些案件可以看出,“公家人”在關鍵時刻起到了關鍵的負面作用,令法律的嚴肅性、政府的公信力受到嚴重傷害。他們的絕對人數或許並不多,在整個“捕鼠網”體系中所佔比例也未必很大,但“捕鼠網”本就是個經緯交織,有無數節點的綜合體系,一兩個關鍵節點的鬆弛、崩潰,就足以令整個體系的效能大幅降低。
由此可見,反黑、反腐不能“燈下黑”,應將警惕監守自盜、防范“貓鼠勾結”當作監督的重點。
王岐山近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作報告說,要“深入推進反腐倡廉法規制度建設”,“加強反腐敗國家立法”。
的確,反黑、反腐、反貪,說到底都是法律行為、體系力量。監督、預防和打擊關鍵節點的監守自盜,也應從法律、體系和制度入手。一方面,通過有關部門、輿論和公眾的監督,約束“公家人”的私心雜念,使之懾於法律之威嚴、公眾監督之無所不在,不敢有所妄動﹔另一方面,對已經被“巨鼠”拉下水的“貪貓”依法懲處,震懾其余。
一言以蔽之,“貓”既是“碩鼠”天敵,也是最容易受到“碩鼠”利益攻勢的特殊群體。連卓釗案已經過去數年,但其中的教訓之深刻,仍然值得汲取。
□陶短房(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