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政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民主政治推進中存在的一些障礙,需要直面,需要破解。如果不推進政改,致其問題淤積、矛盾成堆,則必將成為發展的巨大阻力,我們將很難實現夢想。這裡的關鍵就是“積極穩妥”。 |
□聚焦全國兩會
隻有一種觀點是比較靠譜的,這就是政改不是孤立和飄渺的,而是立足於實際,立根於大地的。政改好不好,要看有沒有大地的氣息。評價政改好不好,首先就要讀懂大地的氣息。
本報特約評論員駱聞笛
4日,人大發言人傅瑩回應CNN“中國政改滯后”說法,稱像中國這樣三十多年如一日,堅持不懈推進改革,確實是很少見的。不能一說中國政改就是要照搬別人的模式,否則中國就沒有進行政改,這樣的說法不公平也不准確。這樣的回應很直面,也很直率。
其實,包括政改在內的所有改革,都有兩種價值取向。一種是基於實際的改革,一種是追求理想的改革。這兩種改革都有其正確性,一旦走極端,就必然走入誤區。改革本身是一個不斷抵達但又很難迅速抵達理想彼岸的過程,如果用其他國家現成的模式、用理想的制度設計來對照評價改革的現實,就必然會得出改革滯后、不成功等怪論。
顯然,這是一種錯誤的改革評價觀。評價一個國家的改革是否成功,有兩個基本的常識。第一,任何一個國家的未來,發展的路徑,不可能有現成的答案。即使是其他先行國家都已經走過,並且走對了,也未必表明它就適合自己。第二,看實際,如果看到的是民不聊生,生靈涂炭,這樣的國家的民主政治再完美,也是一種欺騙。
那麼,中國的政改是否滯后呢?用西方國家的標准來衡量,看到的可能全是問題,這就像用西瓜的標准來評價冬瓜。但是,用現實的眼光來觀照,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民眾生活有顯著性改變。
也許有人說,這隻能說明中國在經濟上取得了成功,並不表明在政改上就成功。這樣的觀念,也忽略了一個基本的政治經濟學常識,就是經濟與政治是緊密相聯的。沒有好的政治,怎麼可能有好的經濟?也就是說,沒有政改的相配套、相適應,怎麼可能有今日中國的經濟奇跡?
在政改的爭論和看法上存在多種角度和觀念是正常的,因為你無法決定別人怎麼想。但是,隻有一種觀點是比較靠譜的,這就是政改不是孤立和飄渺的,而是立足於實際,立根於大地的。政改好不好,要看有沒有大地的氣息。評價政改好不好,首先就要讀懂大地的氣息。
當然,這並不是說,中國的政改就是完美的,就是沒有缺點和不足的。世界上還不存在完美無缺的改革。即使西方政治制度運行了數百年,它也仍然存在種種弊端。中國的政改,也的確存在亟待解決的問題。但至少可以說,它是適合中國自己的,也是與中國發展相適應的。否則,中國走不到今天,更不可能展示出發展的生機與活力。
中國政改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民主政治推進中存在的一些障礙,需要直面,需要破解。如果不推進政改,致其問題淤積、矛盾成堆,則必將成為發展的巨大阻力,我們將很難實現夢想。這裡的關鍵就是“積極穩妥”。暴風驟雨式的改革能博得一時的喝彩,但終究受害的只是普通百姓。在改革進程中,這一點尤需警惕。
(原標題:政改好不好要看是否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