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拿刀割自己的肉”,形象地概括了目前改革所處的階段特征,是對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生動詮釋。在這些年的改革過程中,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團和相對固化的利益格局。改革每向前走一步,都涉及利益的調整和重新分配,難度可想而知。改革並不缺乏共識,所需者,就是敢啃硬骨頭的政治勇氣。 |
“改革”已成為當今中國最熱關鍵詞之一。早在兩會前,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我國的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幾天前,溫家寶總理在他任期內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入推進改革開放。而曾長期在改革開放陣地前沿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對改革也有真切認識,他說,如果說30年前改革解決的是意識形態問題,那麼現在就是利益問題,改革實際上就是拿刀割自己的肉,需要全體下決心,必須要堅定信心。
“拿刀割自己的肉”,形象地概括了目前改革所處的階段特征,是對改革進入“深水區”的生動詮釋。在改革開放之初,改革主要是沖破思想觀念的桎梏,打破束縛人的思想行為和經濟活力的體制機制。當時的改革,制造的是一個利益共同增進的局面,幾乎所有人都能從改革中獲益。因此那時改革的阻力,更多來自於如何捅破那層意識形態的窗戶紙。
如果說走過30多年,容易的基本改得差不多了,那麼剩下的就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並且,在這些年的改革過程中,又形成了新的利益集團,形成了相對固化的利益格局。改革每向前走一步,都涉及利益的調整和重新分配:你多了,就意味著我少了,改革的難度可想而知。
在一些具體的領域,利益固化的藩籬很難突破。例如推進城鄉一體化和戶籍改革,對眾多流動人口和他們的子女來說,自然是好消息。但這意味著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需大幅增加投入,不僅地方政府缺乏動力,本地“土著”也擔心到手的蛋糕會被分享。很多時候,改革的道理大家都懂,但一旦改到自己頭上,就沒有那麼痛快了,總希望自己的利益能最大程度保持甚至放大,要改最好也是別人先改。
拿刀割自己的肉,自然是很痛苦的。那麼這種動力從何而來?首先,深入推進改革,打破利益固化格局,是廣大人民群眾所盼所想,因此改革擁有廣泛的民意基礎,這是改革的最大動力。同時,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是中國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因此上層推進改革的決心從未動搖。民氣可用,民意難違,改革必須向前推進。
進入深水區的改革,更多表現為利益的調整和再分配,調整的方式,是不同階層群體的博弈和妥協。兩會恰恰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它集中了全國各階層和地區的代表、來自不同界別的精英分子,不同的利益訴求在這裡匯聚、碰撞,借助媒體等公開手段的幫助,更有利於達成改革共識、排除改革阻力。全國人大還是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一些經過試點或達成共識的改革舉措,可以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法律和政策,把改革成果固定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說,兩會這個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形式,也是推動改革的重要平台。
改革並不缺乏共識,所需者,就是敢啃硬骨頭的政治勇氣,以及善於把握節奏,有序推進的智慧。拿刀割自己的肉,自己改自己,總是痛苦而艱難的,但如果我們能夠堅定決心,果斷下手,“刮骨療毒”后必將迎來全新的中國﹔那個中國,必然是最有活力而充滿希望的。
(作者為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