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增長強化了“金磚國家”的地位。比如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減慢,全球商品價格已經下降15%,這影響了巴西、南非和俄羅斯的出口,從短期看,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助於吸收這些國家的出口。但中國試圖維持“金磚國家”內部的平衡,這並不容易。 |
【英】 羅思義
金融危機發生后,“金磚國家”的經濟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的貢獻是發達國家的兩倍。鑒於歐洲、日本和美國的經濟都萎靡不振,“金磚國家”具有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發動機的能力。因此,當“金磚國家”領導人於3月底在南非舉行峰會時,他們是否可以實現互惠的最大化,這一點十分重要。
“金磚國家”之間有堅實的合作基礎。高盛分析師吉姆·奧尼爾提出的“金磚國家”概念,不僅僅是一個聰明的營銷手段,而確實反映了經濟現實。人們常說,和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取得了長足進步,這種說法實際上是錯失了重點。按世界銀行的標准,低收入國家在世界GDP總額中所佔的比例並沒有增加:在1990年的時候,這個數額是0.7%, 而最近的數據並沒有變化。
最關鍵的全球趨勢是“全球中間力量的崛起”:如果按現行市場匯率估算,這些國家經濟佔世界GDP的比重已經從1990年的16%上升到2011年的33%,而如果按購買力平價估算,比例高達45%。“金磚國家”則是最主要的“全球中間力量”。
然而,熱衷於維持現狀的國家在使勁分化“金磚國家”。舉例來說,兩年已經過去,美國仍沒有批准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票權的變動,這其實就是一種阻撓。又比如,墨西哥前財政部副部長羅德裡格斯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叫“金磚國家(合作)破裂”,而墨西哥是美國主導下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成員之一。此外,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努裡爾·魯比尼甚至聲稱,亞洲真正的動力來自於美國的盟友菲律賓,實際菲律賓GDP隻有中國的3%左右。
盡管“金磚國家”都關注經濟,但這並不能自動解決所有合作中的問題。一個現實的不平衡就是,中國的經濟表現非常突出,它的GDP甚至超過了其他幾國的總和。
一方面,中國的經濟增長強化了“金磚國家”的地位。比如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減慢,全球商品價格已經下降15%,這影響了巴西、南非和俄羅斯的出口,從短期看,中國經濟的發展有助於吸收這些國家的出口。
但中國試圖維持“金磚國家”內部的平衡,這並不容易。比如“金磚國家”正在討論建立“金磚國家”發展銀行,每個國家將投資100億美元。雖然這對於經濟規模較小的南非來說有些困難,但如果考慮到中國國內金融資源豐富,投資實際上將會集中於中國以外,大家就會明白,這是中國為其他“金磚國家”提供援助的一種形式。當然,會有一些人希望中國走得更遠一些,但這取決於更全面的考量。比如在印度國內,如果要求構建針對中國“包圍圈”的聲音佔據主導,那麼中國還會通過發展銀行為印度提供援助嗎?
“摸著石頭過河”成功指導了中國經濟改革,它也可能成為“金磚國家”合作之路。(作者John Ross是前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署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