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在處理大國關系的外交問題中秉持合作為主求同存異的原則,何況中印之間既是重要的國際大國關系又是相鄰大國關系。 |
《印度時報》網站3月18日發表文章,題目為《溫家寶之后,中國新領導人對印度保持緘默》。文章稱,連續第四年,中國的總理都避免在全國人大會議結束后召開的一年一度的記者會上談論中印關系。文章指出,在3月17日舉行的年度記者會上,新任總理李克強巧妙地回答了包括俄羅斯在內等數個國家記者的提問,但他並沒有讓三名印度記者中的任何一位提問。在過去3年中,時任總理溫家寶也沒有在年度記者會上談論北京與新德裡的關系。分析人士說,這種避免討論中國最大鄰國之一的做法是蓄意的政策舉措,值得密切關注。
高峰軍事觀察認為,印度媒體的疑問實在是很有意思的想法,在他們看來印度與美國、俄羅斯、日本一樣同為中國的重要鄰國,但是中印關系問題卻沒有贏得中國領導人在重要的記者會上同等的重視,覺得遭到了冷落很沒有面子。這其實體現了印度媒體的一個不良心態,就是冒進的謀求國際政治大國地位。該網站引用印度國內分析人士的話稱,中國領導層不希望談論中國是否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的主張,也不願意談論中國對巴基斯坦的武器供應。這兩個話題,一個是印度近幾年的國際政治追求目標,一個是印度傳統的國家安全問題,而中國的決定權都是關鍵性的。印度有理由認為中國拿捏著印度的兩大戰略把柄,所以有目的的在外交上冷處理印度。
那麼中國總理的記者會多年不提中印關系問題,是否真像印度揣測的那樣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說明中印關系的相對和諧平穩,事實也正是如此。世界經濟危機后誕生的金磚四國體系,作為成員國的中印合作對世界經濟的推動作用巨大而明顯。雙方在邊界爭端問題上的務實克制與和平態度,為兩個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大國創造了良好的和平發展環境。在印度關心的中國對巴基斯坦軍售問題上,中國也深知地區安全和平的重要性,堅持固有軍貿出口原則,避免刺激地區軍備競賽和矛盾升級。
中國理解印度追求與自身大國地位相符的國際政治地位的訴求,但是印度是否能夠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涉及聯合國的機構改革問題,並非是中國一個國家支持就能實現的事,還要靠廣大成員國的支持和印度自身的不懈努力。印度記者即便是在中國總理記者會上提出來,得到的也是很尷尬的沒有意義的答復。況且中國兩會后的總理見面會,解答的都是與中國內政、經濟、外交緊密相關的熱點問題。
中國在處理大國關系的外交問題中秉持合作為主求同存異的原則,何況中印之間既是重要的國際大國關系又是相鄰大國關系。在2006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印度時兩國共同發表的《聯合宣言》中第十條,對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的合作中心做了界定----雙方一致認為,中印全面經濟和貿易關系是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對兩國關系影響重大的邊界問題,宣言的第二十條表明,雙方致力於通過和平途徑,以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積極方式解決懸而未決的分歧,包括邊界問題。同時確保這些分歧不影響雙邊關系的積極發展。兩國領導人形成了和平解決共識,並將此共識一直延續恪守到現在。
只是印度媒體對於中印目前經濟合作繁榮、邊境和平穩定的現狀不太滿意,可能缺乏夠刺激的新聞猛料。也一直習慣了追隨西方熱炒中國威脅論,刻意甚至惡意放大中印關系中的矛盾賺取發行量。但是這樣的新聞炒作為何有市場,關鍵還在於印度骨子裡與中國的國際政治競爭意識、兩國懸而未決的邊界爭議,還有印度政府的國際戰略方向問題。印度的國際戰略在美國和中俄之間的游移不定表現在,一方面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一方面又對中俄主導的上合組織不離不棄,使印度民眾和媒體無法確認到底中國是印度的朋友還是敵人。因此在印度還沒有做出明確的方向選擇之前,中印的戰略伙伴關系也隻能是維持“全面經濟和貿易關系”這個核心,從而總是處於波瀾不驚的狀態,也不存在兩個國家誰冷落了誰的問題。
(注:本文轉載自“高峰--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