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晶報:甩開膀子,拯救公眾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2013年03月25日08:37    來源:海外網        字號:
摘要:面包在超市售賣歸工商部門管﹔要是在飯店吃,得找食藥監局﹔在小攤上買的,得找城管。一旦出了事,則工商局在等質監局的說法,質監局又在等“報告”……正因為如此,公眾對這個新機構如何打破“都管又都不管”的制度困局,可以用“翹望”來形容。

盡管新牌子隻比舊牌子多了一個“總”字,這微不足道的一字之差背后,卻是一種大刀闊斧的改革思路。如果說過去相關的修修補補改革總是無疾而終,這一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能不能重塑政府公信力?

昨天早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牌子被悄然摘下,換上了新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食品、藥品尤其是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屢禁不絕的背景下,這樣一家新組建的國家主管機構的正式挂牌成立,無疑很容易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今天,“我們究竟還能吃什麼”已成了一種無奈甚至近乎悲憤的追問。不久前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朱張金攜帶300多件有毒食品進京,經硫磺熏制的開心果、用皮鞭制作的人造魚肚、用香精防腐的肉鬆……可謂“琳琅滿目”,而這,還只是有毒食品的冰山一角。李克強總理在記者見面會上回答法國《費加羅報》記者關於食品安全的問題時表示:“食品安全,那可以說是天大的事,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

而我國食品安全事件多發的主要原因,是相關部門職能交叉,“九龍治水”,形成監管漏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是著眼於這樣的現實缺陷而誕生。盡管新牌子隻比舊牌子多了一個“總”字,這微不足道的一字之差背后,卻是一種大刀闊斧的改革思路——它將統合食安辦、藥監、質檢、工商等多個部門的相應職責,對食品和藥品的生產、流通、消費環節進行無縫監管。

這意味著,一個新的食品安全監管時代已悄然開啟。長期以來,小小一片面包,映射出我國食品監管的復雜:小麥種植歸農業部門管,面粉加工過程歸質監部門管,符不符合國家標准衛生部門說了算。面包在超市售賣歸工商部門管﹔要是在飯店吃,得找食藥監局﹔在小攤上買的,得找城管。一旦出了事,則工商局在等質監局的說法,質監局又在等“報告”……正因為如此,公眾對這個新機構如何打破“都管又都不管”的制度困局,可以用“翹望”來形容。(來源:晶報)

當然,僅僅完成行政職能的劃分還遠遠不夠,還需要一系列細則、標准等配套措施的出台。食品安全相關法律規章不完善,銜接不順暢,懲處力度不足,違法違規成本低。食品安全標准不統一等,都是造成食品安全亂象的根源所在,公眾期待這個新的正部級機構能在祛除這種種頑症方面有所作為,同步“升格”其監管執行力。比如,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食品安全問題像“熱爐”一樣,企業一碰就會燙到,再也不敢碰了。但我國企業在食品安全上的違法成本過低,還遠沒有形成“熱爐效應”,造成一些企業在制造、銷售問題食品時往往有恃無恐。

值得強調的是,類似這樣的“熱爐效應”,除了針對企業和個人,還應當針對監管者本身。官員們嘴上的“一查到底”、“徹底銷毀”、“堅決打擊”在一起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面前,總是顯得那麼蒼白無力。為什麼監管部門總是后知后覺,老是扮演“事后諸葛亮”的角色?說到底,監管失職才是造成偽劣食品泛濫的深層次內因,如果監管部門不能承擔應有的瀆職責任,食品安全就隻能成為一句空話。

生命權、健康權是最基本的公民權利。而今,再也沒有什麼話題比食品安全更能撩撥、刺激公眾神經了,也因此可以說,這一輪國務院機構改革中,食品安全監督管理體制的改革是最受民生關切的領域。如果說過去相關的修修補補改革總是無疾而終,這一次,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能否出重拳、來硬的,能否重塑政府公信力,拯救公眾飽受蹂躪、搖搖欲墜的對食品安全的信心,每一個人都在拭目以待。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