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須做到對“穩”和“進”兩方面“度”的精確把握。一方面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防范通貨膨脹、控制潛在的各種風險,另一方面要聚焦於穩中求進,在穩住“量”的同時,盡力實現“質”的提升。 |
【編者按】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中國新一屆政府提出的這一戰略目標,舉國關注,全球矚目。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出口國,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0%……中國經濟既有過去30多年奇跡般的成就,又始終與“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憂患共存。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如何繼續保持經濟長期平穩增長,如何化解潛在的系統性風險,如何實現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如何突破日益趨緊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唯一的出路,在於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和消費驅動,實現經濟的轉型升級。
升級版的中國經濟是什麼樣?實現經濟升級,動力從何而來,結構如何調整,制度變革怎樣跟進,宏觀調控怎樣健康實現?從今天開始,我們約請有關專家就此展開討論,探尋中國經濟升級的路徑和前景。
3月17日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概念,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打造“升級版”,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30多年后“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必然選擇,也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路徑。中國經濟走到今天,增長中潛伏著風險,成就中積累著矛盾,不轉型升級則舉步維艱。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就是要改變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調整不合理的經濟結構,讓經濟的質量和效益、就業和收入、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等方面有新的大幅度提升。
要真正打造好中國經濟升級版,需要把握好它的時代內涵,這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首先,中國經濟升級版是速度和質量的緊密結合體。談升級,不是說就不要速度。黨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中國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繼續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保持年均7%左右的GDP增速。但未來中國經濟環境嚴峻、復雜,不排除再現此前國際金融危機和非典等突發事件導致經濟失速的可能性。因此,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必須做到對“穩”和“進”兩方面“度”的精確把握。一方面要保持經濟持續增長、防范通貨膨脹、控制潛在的各種風險,另一方面要聚焦於穩中求進,在穩住“量”的同時,盡力實現“質”的提升。
其次,中國經濟升級的新動力來自創新、內需和改革。升級的關鍵在於推動經濟轉型,而推動轉型,需要把改革的紅利、內需的潛力、創新的活力疊加起來,形成新動力。因此,要進一步強化創新驅動戰略,讓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力爭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重點是推動工業化、信息化高度融合,加快信息等高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在高起點上做強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傳統產業升級,提升中國在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位置。要進一步推動改革開放,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方向﹔建設創新政府,明確政府和市場的邊界,讓市場發揮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進一步向社會、企業放權,釋放社會的活力,讓改革的紅利更多地惠及廣大百姓。要進一步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加快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擴大國內市場規模。當前重點是挖掘城鎮化蘊含的巨大內需潛力,通過對包括戶籍、土地、財稅在內的制度進行改革、加大公共服務提供能力的建設、加速進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讓城鎮化真正成為中國最大的內需所在。
中國經濟升級版是改善民生和促進社會公平的有機統一。改善民生,讓人民呼吸潔淨的空氣、飲用安全的水、食用放心食品,編織起涵蓋教育、醫療、養老保險、住房等的保障全民基本民生的安全網,這些對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目標。促進社會公正,從制度上為所有人、所有企業創造公平競爭、公平發展的機會,有利於促進民間投資和創業、擴大就業、提高企業競爭力、激發經濟社會活力,這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這樣的意義上講,經濟升級與改善民生、社會公平三者相輔相成,互為表裡。推動改善民生和提供社會公平,是升級版中國經濟的“人本屬性”。
中國經濟升級版,意味著更強的創新實力、更優化的經濟結構、更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意味著更高的收入更充分的就業、更藍的天更清的水、更穩定的民生保障更踏實的百姓心態。正是在經濟的轉型升級中,我們一步步夯實民族復興的物質文化基礎,一步步走近瑰麗的中國夢。
(作者易鵬為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