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在,有的經濟學家、企業家對改革有微詞,民眾也對有些改革方案和舉措的執行力度不夠感到焦慮。民眾對改革有微詞、有焦慮,都很正常。如何回應微詞,化解焦慮,關鍵還是在未來“甩開膀子”推進改革,讓那些具有改革精神的文件扎實落實,讓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盡快取得突破。 |
改革的政策隻有在經濟社會實踐中,讓民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福利,才能讓各界一致認可改革言行一致。
昨日,在201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現場討論環節,經濟學家張維迎向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提出了他的疑問:“發改委為何過去隻關注發展,不太關注改革?”對此,朱之鑫予以否認,他表示,每年發改委的第一個文件就是關於年度改革的總體方案和實施路線圖。
值全國兩會之后,新一屆政府起航之時,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舉辦,正當其時,論壇上的討論和交鋒,進一步喚起公眾對於改革的期盼。
學術界和官方能夠就改革議題,進行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問題雖然尖銳,但過程本身就說明了各界對深化改革的共識。而發改委等部委,也為經濟社會改革謀劃了不少實實在在的方案和舉措。
現在,有的經濟學家、企業家對改革有微詞,民眾也對有些改革方案和舉措的執行力度不夠感到焦慮。民眾對改革有微詞、有焦慮,都很正常。如何回應微詞,化解焦慮,關鍵還是在未來“甩開膀子”推進改革,讓那些具有改革精神的文件扎實落實,讓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盡快取得突破。
張高麗副總理在本次論壇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也表示,“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期、深水區,觸及到深層次矛盾和重大利益調整,是對我們的嚴峻考驗。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氣和智慧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做到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為此,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本次論壇上建議,“今年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規劃,明確提出改革的總體方案、路線圖和時間表。”改革需要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更貼切地回應民眾的期待,也需要坦然面對“張維迎式疑問”及其背后的現實問題。
以2010年頒布的鼓勵民間資本發展的“新36條”為例,確實對民營經濟發展有著巨大的幫助。但最近幾年的現實是,民間資本屢陷資金鏈危機、實業環境改善不大,仍然被排斥在高利潤的壟斷行業之外。“新36條”極有可能重蹈2005年出台的“非公經濟36條”的覆轍。
還有,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起草花了8年之久,而且公布之后,細則何時出台,還是未知數。一項改革方案的起草居然耗時如此之長,很是讓民眾焦慮。雖然我們常看到官員在各種場合不斷闡述此項改革的迫切性,改革的速度,卻讓民眾難如意。
有些改革需要立馬啟動,比如行政審批改革。不久前,李克強總理表示,“現在國務院各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還有1700多項,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削減三分之一以上”,這就要求盡快出台更為細致的執行細則,明確哪些領域要做“減法”:短期內,必須要深化投資體制審批的改革,加大社會事業領域審批事項的清理和調整力度,清理一些囿於部門利益而存在的“紅頭文件”。這三項審批“減法”改革必須盡快推進。
李克強總理說,“要不斷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和效率。政府說到就要做到,不能‘放空炮’”,“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這些話充分說明了改革的生命力在於實際行動。
改革的政策隻有在經濟社會實踐中,讓民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福利,才能讓各界一致認可改革言行一致。“不放空炮”,以改革行動回答“張維迎之問”,這才是民眾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