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北京晚報:復興港片從重口味開始?

2013年03月27日08:40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摘要:憑借《泰囧》獲得2012年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的徐崢說:“作為電影創作者,他個人的風格堅守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電影作為一種可以傳播的藝術,更高的境界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受歡迎。”

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周落幕,最佳影片歸屬內地導演婁燁的《浮城謎事》,影帝影后則被菲律賓影人奪走,唯一屬於香港電影人的隻剩下獲得“最佳服裝造型設計”的《聽風者》。作為評委會主席,劉德華對港片在獎項上的失利如此解釋:“一部電影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可能今年香港電影在制作上就集中在一些喜劇和動作片上,所以比較吃虧。”但他的回答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港片在類型上越走越窄,娛樂多過思考。

無獨有偶。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將於4月21日頒獎。但翻開提名名單,媒體幾乎眾口一詞地“慘不忍睹”來形容。以12項提名領跑的《寒戰》和《消失的子彈》雖然口碑不錯,但與往年的最佳仍有差距,而《低俗喜劇》、《車手》、《逆戰》等獲提名的影片則反響平平。金像獎主席陳嘉上則把原因歸結為趕上了“小年”,由於周星馳、王家衛、陳可辛、杜琪峰、許鞍華、徐克等今年都有作品,所以明年才是香港電影的“大年”。香港電影這麼多年來還是圍繞著這幾位大導打轉,銀幕上也永遠靠梁朝偉、劉青雲挑大梁,這樣嚴重的斷代更讓人不得不替港片憂心。

“港片沒落了”、“香港電影已經跌至谷底”……類似的論調在本屆香港電影節上再次升溫。

其實比我們更著急的是香港電影人。於是,在本屆香港國際影視展上,“本土制作”成了最熱門的潮流。英皇電影與衛視電影台合作,邀杜汶澤三年內監制五部電影,專拍純正港片,聲稱要完全放棄內地市場﹔安樂影業則推出改編李碧華鬼魅系列之《迷離夜》、《奇幻夜》兩部電影作品,喊出“振興港產片,殺出陰司路”的口號﹔情色片更是風生水起,《一路向西》出了續集《一路向西2:泰西》,《肉蒲團2》打出4D旗號,彭浩翔繼《低俗喜劇》后再推《飛虎出征》。一時間,“重口味”成了港片的代名詞。

前幾年,最受香港影人關注的是“合拍片”。然而,當一大批香港導演蜂擁北上之后,換來的不是功成名就,而是影迷們深深的失望,甚至有媒體痛斥香港電影的“七宗罪”。另一方面,香港影人也很憋屈,為了迎合內地口味,不得不犧牲港味或生硬地加入他們本不熟悉的內地元素。所以,現在他們選擇放棄內地市場,重振港片輝煌,聽起來真是既有志氣又有豪情。

然而,選擇“合拍”抑或堅守“本土”,這真的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選擇題麼?確實,情色、暴力、鬼片這樣的類型肯定無法通過內地的審查制度,但所謂“本土”,就非要如此“重口味”不可麼?盡管“香港電影的核心價值”目前仍無定論,但答案肯定不是“低俗”二字可以概括。況且,合拍並不等於要放棄港味,去年的《桃姐》,今年的《西游》,不恰恰是成功的范例麼?

其實,人們念念不忘的所謂“港味”,並非那些香艷的鏡頭或是古惑仔的刀光,而是在那個娛樂匱乏的年代,一盤盤港片錄像帶為我們打開的五光十色的影像世界。想要復興港片,也絕不是簡單走走復古風,重拾那些已死的類型,而更應放眼新時代,在延續港式美學的基礎上尋找突破和創新。

憑借《泰囧》獲得2012年最高票房亞洲電影大獎的徐崢說:“作為電影創作者,他個人的風格堅守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電影作為一種可以傳播的藝術,更高的境界應該是放之四海而皆受歡迎。”對於港片來說,合拍也好,本土也罷,都是形式,既無須為了合拍而合拍,更不應為了抵制合拍而沉迷於“重口味”。如果港片真的照此潮流一路“本土”下去,隻怕日后金像獎的片單會更加難看。(李俐)

分享到:

(責編:吳楊)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