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洲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人口紅利顯著,既是一個迅速成長的消費市場,又是一個潛力無窮的投資場所,外部需求主要由中國和印度拉動,內部需求的強大動因則是如火如荼的城鎮化。 |
全球商業的地理分布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重新洗牌,新興市場將成為收入和利潤的基本來源,其中,非洲成為增長引擎是后危機時代最為激動人心的大事之一。非洲幅員遼闊,自然資源豐富,人口紅利顯著,既是一個迅速成長的消費市場,又是一個潛力無窮的投資場所,外部需求主要由中國和印度拉動,內部需求的強大動因則是如火如荼的城鎮化。
中國企業界早已認識到非洲的價值,中國的銀行業特別是全國性金融機構,也應當幡然醒悟,果斷地向非洲市場進軍。自2008年華爾街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奧巴馬在情急之下,出台弗蘭克多德金融監管法,這個長達1000多頁的法律文本恐怕在美國都沒有一家律師事務所能完全搞懂。嚴厲的監管法案對美國金融業而言是一次巨大打擊,美國的金融環境今非昔比。加之美國一直將中國作為地緣政治對手,其貿易和金融保護主義甚囂塵上,中國的金融業要去美國發展,就更難適應這樣的新環境。而歐洲經濟在未來10年內很可能停滯不前,歐元區的銀行正面臨來自各個國家不同程度的抵抗或者不合作,整個歐洲金融環境也面臨巨大洗牌。以倫敦為例,這個世界金融中心跟5年前完全不同,在相當於北京金融街的倫敦倫巴弟街上,銀行都沒剩幾家了。著名的蘇格蘭皇家銀行去年出現巨虧,剛剛宣布准備賣掉旗下130多家分行。
總之歐美金融環境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歐的監管環境、稅法、銀行業大變臉,短期內不會塵埃落定。相比之下,非洲是巨大的長期成長性市場,在經濟增長繁榮的地方開展金融業務,至少有宏觀環境的保証。而且,非洲國家對中國去那兒開銀行相當歡迎,一般都不附加任何條件,也不設置進入壁壘。中國的銀行到當地開分行,可以享受當地銀行所有權利,相當於國民待遇。中國與非洲近年來在貿易和投資領域的巨大增長世人有目共睹,中國金融業更多介入非洲,不用說別的,首先會給當地中資企業帶來應有的便利。歷來中國人去國外做生意容易遭搶,原因之一是一些企業老板對當地銀行不熟悉、不信任,隻好大包小包現金來回倒騰,如果中國的銀行能夠更多為當地服務,競爭力一定差不了。
如今去歐美開銀行,可能只是名聲好聽。而在非洲很多中國人叫不上名字的地方,中國的金融業更可能賺到錢。實際上,在非洲有些利潤極高的金融業務,早已被歐美壟斷,中國金融業不應該再猶豫。
非洲熱切期待著與中國結盟式的全方位合作,對未來而言,中國政府、智庫、新聞界和社會大眾,需要調整世界觀,制定勇於進取和更大規模的非洲政策,幫助中國企業界和金融業界形成堅定而連貫的非洲取向。
(趙昌會 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