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馬英九在兩岸和平發展上不再有建樹,民意恐怕將更加低迷。 |
馬英九日前在接受《金融時報》專訪時談到兩岸關系時再次強調,台灣一向的立場是“先經后政”。馬英九連任以來的表現証明,馬英九的“先經后政”只是遁詞,實質則是“隻經不政”。
馬英九希望在任內維持“隻經不政”,對大陸方面的關於政治對話的意願,馬英九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一方面,馬英九希望在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框架內擴大兩岸經濟合作,繼續收取和平發展的紅利﹔另一方面,馬英九對美國近年來極力推行的TT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定)抱著積極的態度,希望借助美國的力量對沖台灣經濟對大陸的依靠和擴大台灣在國際上的空間,以逃避由“經”而來的“政”談之路。
強調“先經后政”實則“隻經不政”可謂馬英九的如意算盤,但這如意算盤還能打多久?
馬英九的連任,台灣對兩岸和平的期待的民意,是重要的原因。但馬英九任期不過一年,民意已經急劇下降,近來又因為馬的親信幕僚涉貪,嚴重打擊馬英九團隊苦心經營的清廉形象,以致國民黨內有呼聲要求馬英九放棄競選連任黨主席。這種呼聲是對馬英九能力魄力不信任的一種表現,外界在兩岸政治對話方面對馬英九的期望值也也越來越低。如果馬英九在兩岸和平發展上不再有建樹,民意恐怕將更加低迷。
再說TPP,TPP是美國重返亞太實施的重要的戰略步驟,不僅是經濟方面的協定,而是美國主導的包含政治經濟的戰略措施。到目前為止,TPP的談判並不能使主導者美國感到滿意,原因是其進入條件對其他小國或者地區來說,要求過高。對台灣來說,美豬問題(過去是美牛)首當其沖,其次還有農產品、產業沖擊和發展等,都是當局左右為難的問題。馬英九希望台灣10年內能夠解決加入TPP,就算果真如此,屆時馬英九早已卸任,因此對目前的馬英九來說,也只是口惠而已,這一顆算盤珠子打不響。
兩岸經貿發展交流三十多年,彼此已經結成了緊密的關系,並且不僅在經貿上,在文化交流上也日益深化,最近金銀會登場,帶來兩岸金融市場開放,成為兩岸交流的另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裡程碑,顯示兩岸經濟文化全面交流的時代來臨,這對兩岸尤其是台灣呈現利多的前景,唯一缺少的,就是政治議題(包括軍事)的交流和對話。
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卜睿哲不久前在美國表示,兩岸要展開政治對話非常困難。他的理由是台灣的民意和輿論都不支持。其實卜睿哲沒有說出來的一點是,美國不支持。眾所周知,馬英九處理兩岸關系,實際上受制於美國。台灣民意是否不支持政治對話,卜睿哲沒有給出具體的民意調查數據,但是民意支持兩岸和平進展,在2012年用選票表現出來了。兩岸和平進展要繼續向前,不可能隻談經濟不談政治。
昔李白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用以描繪四川的交通之艱難,然現代有成渝鐵路,高速公路和動車等,已經大大改善蜀道之難,可見事在人為。兩岸政治對話即便因歷史原因被描述成如蜀道之難於上青天,也屬於非不能也,是不為也。變通解決的辦法可以有多種,例如從民間開始,從智庫開始等等。
日前大陸新任對台辦主任張志軍對目前兩岸關系說了三點:一要正視問題,不要人為設置障礙,二要積極思考探索解決之道,三要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積累共識。歷史地看,中華民族復興和台海兩岸的統一,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大勢所趨。
因此,兩岸政治對話,是談比不談好,早談比晚談好。馬英九應該明白,兩岸和平進展越向前,“隻經不政”的空間就越來越窄。也許對話談成什麼樣目前不一定能夠預期,但是先坐下來談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注:本文轉載自“一嫻--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