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人們很容易被不全面的信息所誤導,若不能冷靜思考、辯証分析,很可能與真相愈行愈遠。 |
4月5日早上9點多,一位正在長春市財神商廈早市上買蔥的老人突然發病摔倒,頭部撞到賣菜商戶的櫃台,當時意識不清、口吐白沫。有商戶見狀立即撥打120尋求幫助,又有一位陌生白衣女子見狀蹲下為老人頭下墊上一層硬紙板,最終老人及時被救護車帶走,脫離了生命危險。
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卻在網上被部分網友描述成了長春版的“小悅悅事件”:從當時市場監控錄像中看,老人摔倒的地方正好是市場的過道,因為從老人摔倒到120急救人員趕來這段時間內,從老人身邊陸續走過了178位行人,所以網民認為,178:1正是冷漠與熱心的人數比,在麻木的路人中,隻有那名白衣女子才是“1”股正能量。
記者從當事老人、白衣女子和多位目擊者那裡了解到,實際上,現實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般冷漠:為什麼那麼多人“路過”而不對老人進行施救、攙扶?那是因為已經有商戶第一時間撥打了120,為了防止對老人造成二次傷害,商戶不僅沒有攙扶老人,而且還及時維持起現場秩序、指導路人不圍觀並從老人腳前小心通過。
事實上,那些看似“行色匆匆”的路人其實並不冷漠,視頻中的“白衣女子”王玉玲告訴記者:“當時為救治老人出謀劃策的商戶、市民有數十人之多,市場為方便急救車的到來還特意開辟了‘綠色通道’,只是這些東西都在網上瘋傳的無聲視頻裡被‘過濾’掉了,這才引發了人們的誤會。”
這樣看來,如果說王玉玲的道德水准是“峰”的話,那麼百余名路人的水准也並不見得就是“谷”。在昏迷摔倒的老人面前,蹲下守候的熱心舉動固然值得我們稱贊,但我們也不應忘了那些未曾蹲下的施救者,一通電話、幾句問候,這些熱心人的身影在快速播放的視頻中一閃而過,但正因為有了那些“沒有蹲下的施救”,我們才不會覺得人情冷漠、世態悲涼。
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人們很容易被不全面的信息所誤導,若不能冷靜思考、辯証分析,很可能與真相愈行愈遠。還應指出,真正的“正能量”不能靠道德強制,而更應是寬容和鼓勵並舉。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沒有蹲下的施救”也值得我們珍視、關注。(姚友明 姜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