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一些地方面對群眾翻出來的當年游擊隊的歷史欠條等歷史問題,態度相對消極等等,這些都必然會影響到公眾的觀感。 |
不能客觀理性對待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作用,這種現實觀照,則大抵緣於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處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時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5名原國民黨士兵和一名騎兵上校團長被陝西追認為烈士,這事引來不小的輿論關切。多以為新政,但陝西方面回應稱,“政策不是新政策,一直在執行,其他省也早有此類文件”。
原來,早在1983年民政部就有《關於對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和其他愛國人士追認為革命烈士問題的通知》。此番追認於理有合,於法有據,怎麼就被民眾誤以為是新政?
不必去苛責公眾的健忘,不必去猜疑以前這種追認較少發生,互聯網時代,一切過去的東西都將被重新打量,都將在新的語境下進行解讀,此番誤讀只是這種重新打量與解讀下的必然罷了。值得深思的倒是,為什麼公眾會把政府一直倡導的理念誤認為是新的?
也不必去分析認為地方政府政策的自我宣傳失職與失效,許多公眾下意識地誤認為新理念的背后,怕是因了內心留存的一種偏見思維與現實觀照。這種偏見思維,認為共產黨沒這麼大度,不能客觀理性對待抗日戰爭中國民黨的作用。這種現實觀照,則大抵緣於一些地方和部門在處理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時缺乏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事實上,從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碑文“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到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的講話評價“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形成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略態勢”。可以說,這種客觀、理性的價值理念是一以貫之的。
但又不能不看到,在不少影視文藝作品及其他著作中,抗日戰爭中說國民黨事跡的要相對少一些。近年來,一些地方面對群眾翻出來的當年游擊隊的歷史欠條等歷史問題,態度相對消極等等,這些都必然會影響到公眾的觀感。
歷史就是歷史,應當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不虛美,不隱惡。這就是為什麼紀念碑上還有最后一句“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了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斗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
今天,中國夢成為13億人的最大共識,這個夢同樣是從無數先烈的上下求索中來的。在求索中,也許路徑不同、方式不同,但最終都是為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求得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有了這個最大的共識與認知,中國夢也才能凝聚最廣泛的力量,把民族復興不可逆轉地推進現實。(華池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