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中國經濟處於溫和復蘇期,這無疑給了政府放開服務業管制、促進服務業發展一個最佳時機。難怪李克強總理強調,工業當然很重要,但服務業也不可忽視。 |
3月27日至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先后來到長三角地區的江蘇、上海,開始他就任總理后的首次調研考察。
在調研考察中,李克強從城鎮化談到農業現代化,從信息化談到新型工業化,從經濟轉型談到改革開放,這些都無疑在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蓄力。李克強強調,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首先要立足於擴大內需,在擴大開放中培育和拓展好國內市場,從而增加就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考慮資源環境可支撐,這是在風雲變幻中確保發展能夠不斷持續的重要基礎。
如何擴大內需?李克強總理自答:中國經濟發展的著眼點還是要立足於就業和收入。“當前,我們要看到機遇和挑戰並存,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服務貿易上。服務業是最大的就業容納器。服務業發展起來恐怕要靠開放來倒逼。我覺得我們在探索中走出一條新路來是完全有可能的。”
李克強總理的這番表態或許透露出這樣一個重要信號:中國可能要通過放開服務業管制的制度性改革來“穩增長”,這樣不僅能促進民間投資和消費,而且由於服務業大多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此措施更能通過“促就業”來保持社會穩定。
這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經濟轉型,即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轉型,從而糾正以往“重工業、輕服務業”的發展思路。事實上,從經濟結構上看,第三產業增長已經超過了第二產業。2012年四季度第二產業由7.7%顯著回升至8.1%,第三產業增速由8.3%上升至8.5%,第一產業由4.1%上升至5%。所以,中國經濟轉型期服務業的發展越來越起到至關重要的角色。隨著我國邁入服務經濟時代,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將進一步擴大。
長期以來,中國實行的是更加重視工業產業發展的政策,簡單來講就是更重視能直接拉動GDP增長的項目。在同等條件的投資項目下,地方政府會對工業企業優先供地,並提供更為優惠的水電價格。然而對於以人力資源為主的服務業,不僅對外有著一些准入門檻,對內也有地方政府發展意願不足、稅費不合理等問題。從城市產業效能來講,工業產業鏈長,能夠對其上下游配套產業起到快速拉動作用,構成一種聚合型經濟﹔另外,工業與服務業相比更有利於推動GDP增長,許多城市工業對GDP的貢獻率超過50%,對地方財政的貢獻率要更高。而服務業相對分散且產業鏈較短,更重要的是服務業經濟產值難以計入GDP,因此,服務業對GDP增長的支持效果不夠明顯。通過數據分析,政府財收膨脹最快的時期也是工業化高速發展的時期。
當前,中國經濟處於溫和復蘇期,這無疑給了政府放開服務業管制、促進服務業發展一個最佳時機。難怪李克強總理強調,工業當然很重要,但服務業也不可忽視。要圍繞經濟升級的需求,像“抓工業上項目”那樣對發展服務業下功夫、出實招,釋放擴大就業潛力。
不可否認,目前,無論是民間投資和消費的疲軟,還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困難,都與服務業的管制密切相關。不獨民間金融需要放開,公共服務業、壟斷行業投資的門檻都需要大大降低。我們通常所說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深水區”,就是意指進一步放開政府的管制、實行市場化,必然觸及到諸多既得利益集團的根本利益,進一步改革所面臨的阻力可想而知。但即使面臨這麼大的阻力,中央也應該大力推進服務業管制的放開來啟動民間投資和消費,唯有如此,中國經濟才能找到長期的增長動力。否則,我們可能將付出比此輪經濟調整更大的代價。
(注:本文轉載自“周子勛--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