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國的對華姿態調整可以緩解中國前幾年對國際戰略環境的急迫感受,但我們切不可以為自己取得了“初步勝利”。中國仍處於對美競爭的弱勢,美國可以相對隨意地調整政策,中國的選擇余地則很小。中國過去和今后的主要方針都是戰略堅持。 |
習近平會見克裡(新華社)
海外網4月16日電 據中評社報道 美國國務卿克裡15日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發表演講,提出“太平洋之夢”。戰略界的最初解讀認為,這既是美國新班底對未來四年亞太政策的闡述,也是對“中國夢”的回應。克裡團隊重申了“重返亞太”戰略的主要思想,但緩和了與中國針鋒相對的姿態,克裡同時強調了同中國的合作。
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指出,克裡演講強化了世界的一種印象:亞太的核心問題是中美構建什麼樣的雙邊關系。以軍事力量做后盾對中國進行戰略擠壓,美國對這一政策的信心在下降。美國將關注對亞太地區的經濟主導權,確保針對中國的全面競爭優勢。由美國支配的TPP將作為加強同中國經濟影響力博弈的舞台。
克裡不想順著希拉裡制造的慣性進一步刺激中國,這樣的姿態調整值得歡迎。中國對中美關系的態度相對穩定,華盛頓用什麼調門對待中國,一直是中美關系的多變因素。
克裡提出“太平洋之夢”,形成與“中國夢”的復雜關系。隻要美國願意接受這種復雜性的自然演化,中國的耐心就一定不比美國少。
如果美國不是不停估算中國發展意味著什麼樣的地緣政治挑戰,而是更專注於增強其自身的經濟活力,這至少會影響中美競爭的外在形式。多數中國人會認為,無論如何,這比美國試圖用軍事力量做籌碼改變中美的競爭態勢要好得多。
但中美經濟競爭應當是公平的,否則這種競爭仍會成為中美關系緊張的來源。過去幾年,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相當任性地指手畫腳,利用美元霸權地位稀釋亞洲多國外匯儲備的價值,華盛頓還有利用政治強勢影響中美公司之間競爭的種種表現,如果美國不改變這些做法,那麼“太平洋之夢”就是“重返亞太”換一種更溫和的說法,屬於換湯不換藥。
美國姿態的“軟化”會令主張與中國強硬對抗的勢力感到沮喪。它多少代表了美國對中國崛起的一種現實主義評估。向中國施加傳統的戰略壓力無法實現美國的目標,實際上任何力量選擇那樣做,都毫無希望。
總有一些國家和力量希望在中美競爭之間擴大自己的戰略好處,今后仍會是這樣。但中美競爭態勢的微妙變化會影響它們的觀望和判斷,它們今后更難在中美之間做輕率的選邊站。
美國的對華姿態調整可以緩解中國前幾年對國際戰略環境的急迫感受,但我們切不可以為自己取得了“初步勝利”。中國仍處於對美競爭的弱勢,美國可以相對隨意地調整政策,中國的選擇余地則很小。中國過去和今后的主要方針都是戰略堅持。
中國需要針對美國的調整也做一些策略性改變,同時要跟上東亞局勢發展的節奏。中國近來對朝鮮半島的姿態微調就很成功,實際上鞏固了中國的調解者角色。東北亞各方都因中國的這一角色而受益。
很難說今后四年的中美關系就一定比希拉裡時期更順利。美國必將對同中國的關系投入更多關注,“想得更多”,為維護美國對中國的全面優勢極盡其所能。無論美國怎樣詮釋它的“太平洋之夢”,這點都不會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