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地時間4月15日發生在美國波士頓的連鎖爆炸,由於事發時機重要以及傷害后果嚴重,已迅速成為全球焦點。美國政府已經在東部一些大都會加強戒備,以免新的更為嚴重的恐怖主義事件降臨。然而,認真的反思同樣必不可少:為什麼又是美國?美國的哪些內外政策招來了持續的反美思潮與恐怖襲擊?美國究竟該如何標本兼治,開創文明對話? |
當地時間4月15日發生在美國波士頓的連鎖爆炸,由於事發時機重要以及傷害后果嚴重,已迅速成為全球焦點。最新消息稱,一名中國公民在爆炸中不幸遇難。
人們普遍關心的是:這是恐怖主義事件嗎?是否還會再現?如果僅僅是恐怖事件,它未必簡單重復﹔若是恐怖主義事件,則將防不勝防。
實施恐怖行為的動力有多種。如果是針對政府的政治宣示、針對社會的價值標榜,那就是恐怖主義行為,即它同時具備了濫傷無辜、公共顯示、政治動力這三大特征。這次波士頓爆炸案從發生那刻起就能被判定具有濫傷無辜和公共顯示的兩重特性,所以毫無困難地被歸入恐怖犯罪一類。但通常要找到罪犯並確認其犯罪動機,才能判斷其攻擊是否具有針對政府或其政策的政治目的,並進而確定是否屬於恐怖主義案件。美國總統奧巴馬16日就波士頓爆炸案發表最新聲明,稱正在將這起事件當作“恐怖主義行為”進行調查,但目前尚不清楚是外國還是本國襲擊者所為,也尚未明確襲擊者的動機。
如果這次爆炸涉恐但還不屬“主義”,美國已夠臉面全無。堂堂美東大都市,居然如此不安全,警方事先安保准備顯然不足。發生一次爆炸,已然十分嚴重,但人們尚可理解警方工作難保天衣無縫﹔但連續發生多起,民眾的忍耐無疑迫近極限,政府面臨的壓力更是可想而知。
如今,奧巴馬用“恐怖主義行為”來定性這起連環爆炸,那麼,在美國發動伊拉克十周年之際在美國本土發生新的重大恐怖襲擊,世界不禁要追問美國過去十年反恐究竟取得什麼成效。迄今,美國只是終止了在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並將作戰部隊帶回國內,但對為何造成“911”恐怖襲擊仍然諱莫如深,舉國上下不願積極反思。因此,美國採取的反恐戰略難以治本,新的恐怖主義事件勢必難以斷根。
恐怖主義是全人類的敵人。多名中國公民親歷了此次慘烈的襲擊,並已確認有一死一傷。在為逝者和傷者深感沉痛的同時,冷靜積極的應對更為重要。顯然,美國政府已經在東部一些大都會加強戒備,以免新的更為嚴重的恐怖主義事件降臨。然而,認真的反思同樣必不可少:為什麼又是美國?美國的哪些內外政策招來了持續的反美思潮與恐怖襲擊?美國究竟該如何標本兼治,開創文明對話?世界各國應當怎樣開展合作,遏制恐怖主義這一籠罩全球的陰霾?
(沈丁立,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相關閱讀:
海外網評論頻道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海外網(www.haiwainet.cn),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