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姜泓冰:對校園命案不宜過度解讀

2013年04月22日10:04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摘要:在網絡上,不少人言辭直接而激烈地指責中國的大學“很垃圾”,傳統媒體雖然平和公允些,但在盤點與追問之間,也大多將其歸因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缺失。

因為這一點,便對中國教育大加貶斥的言語和思維方式,實則也如犯罪者一般,証明了自身的沖動、不負責任的處事態度,傳遞、放大了某種狹隘與戾氣。

復旦研究生投毒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學生斗毆致死案、南昌航空大學宿舍腐尸案、張家港沙洲職業工學院學生持刀傷人案——不過十來天時間裡,被媒體曝光的校園命案接二連三,並且勾連起人們對多年前聳動一時的馬加爵殺人等類似案件的慘痛記憶,讓人心驚而不安。

這一代的高學歷年輕人出了什麼問題嗎?是什麼讓“象牙塔”沾上了血污?

如果沒有蘆山地震,對高校命案的關注,幾乎便是眼下最熱的話題。在網絡上,不少人言辭直接而激烈地指責中國的大學“很垃圾”——隻顧傳授知識,而沒有做好學生人格養成的教育。傳統媒體雖然平和公允些,但在盤點與追問之間,也大多將其歸因於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缺失。

但事實上,不論是投毒室友還是持刀傷人,這樣侵害他人生命的舉動,不必問大學生,恐怕連最愚魯的文盲都不可能說是由於“法律知識教育的缺失”。如果命案引發的改變,只是從小學就開始設置“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咨詢老師配備和培訓等方面再加大些投入,讓更多專業或不專業的眼睛時時盯緊大學生,雖不致“南轅北轍”,卻也搔不到痒處。

大中小學校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強,自然不錯。但精神與心理的健康、人格養成教育,其實是全社會的事。大學生剛剛從父母保護的羽翼下走出來獨立接觸社會,正處在人格發育尚未成熟、易沖動失控又心理敏感的時期,個別年輕人犯下罪錯、甚至錯到再無機會回頭,在數千萬在校生中隻能算小概率事件,並不能代表教育或社會的主流。因為這一點,便對中國教育大加貶斥的言語和思維方式,實則也如犯罪者一般,証明了自身的沖動、不負責任的處事態度,傳遞、放大了某種狹隘與戾氣。

今天的大學早已不是多年前的“象牙塔”。連年曝出的,不只是命案,還有冒名頂替他人讀大學的,有導師科研作假、抄襲論文的,有腐敗的。從這個角度看,校園更像是大社會的小縮影。校園外有的,校園裡便也潛滋明長。

如果一個社會的成年群體大都相信,憑借某種勢力如聲名、權位、金錢、關系等等,就可以享有高於他人的特權,可以僭越法制、道德等規則,鄙薄其他生命存在的價值、權利與尊嚴,謀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那麼年輕一代自然不會將規則放在眼裡,有意無意之間,學得了敬重錢權、計謀遠勝於敬畏生命,一點小嫌隙、一個不如意,甚至就害人性命。

可見,加強超乎個人欲望之上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文化建設不是一句空話,是每個人、每所學校都亟須思考和行動的要事。(姜泓冰)

分享到:

(責編:何方晴(實習生)、知秋)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