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航母是大國的象征,今后將對世界軍事形勢產生重大影響。 |
海外網4月22日電 日本《軍事研究》近日刊登文章關注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
全文摘編如下:
2012年9月,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服役,邁出了擁有航母的第一步。當前,中國海軍的航母計劃受到了世界性的關注。以國內經濟發展為后盾,中國正打算建設一支遠洋海軍,航母就是這一計劃的開端。
中國航母博採眾長
此前,中國曾先后購買過澳大利亞海軍退役航母“墨爾本”號、蘇聯海軍退役航母“基輔”號和“明斯克”號。在“墨爾本”號上,中國學習了蒸汽彈射器、航空升降機的細節。
最終,中國購買了烏克蘭為蘇聯海軍建造的未完工航母“瓦良格”號,並將其改裝為遼寧艦。艦上使用的艦載機是仿制蘇-33戰斗機的殲-15戰斗機。2012年11月,殲-15戰斗機已經在遼寧艦上進行了起降試驗。此外,2012年秋天成功首飛的殲-31戰斗機也有望成為艦載機。
遼寧艦上裝備了看起來是仿制於各個國家產品的國產裝備。在右舷艦島上,頂端是類似於俄羅斯“頂板”雷達的國產382型三坐標雷達,其下是類似於美國“宙斯盾”雷達的國產346型相控陣雷達。著艦引導裝置則是類似於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SPN-46型著艦輔助系統那樣的光學助降設備。
在武器裝備方面,艦上裝載的4部FL-3000L型18聯裝防空導彈,酷似美國海軍的“拉姆”型21聯裝防空導彈﹔3部1030型30毫米10管機關炮,類似於荷蘭制造的“守門員”近防系統﹔2部12聯裝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則很像是俄羅斯的RBU-6000型反潛火箭發射器。
各國航母研發計劃
同時,中國還在開發國產航母。國產航母的滿載排水量約為5萬噸至6萬噸,採用常規動力推進,滑躍起飛方式。中國打算近期開工兩艘這樣的航母,並在2020年前后完成。此外,據稱中國曾經獲得過蘇聯未完工的核動力航母“烏裡揚諾夫斯克”號的設計圖,並在以此為參考,建造自己的核動力航母。
與中國相比,印度海軍除在委托俄羅斯改裝前蘇聯海軍“基輔”級航母4號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之外,也在推進其國產航母計劃。國產航母的首艦“維克蘭特”號於2009年2月開工。該艦滿載排水量3.75萬噸,採用滑躍起飛,原定於2010年下水,2013年開始海試,但該艦在2012年以不完備狀態下水后,推進系統齒輪等部分施工滯后嚴重,因此服役時間可能要推遲至2018年。另外,第二艘國產航母則與“維克蘭特”號完全不同,排水量超過6萬噸,且使用彈射起飛。
與此同時,美國海軍正在建造其下一代航母首艦“福特”號,並研究航母上使用的無人機X-47B。英國海軍正在建設其下一代航母首艦“伊麗莎白女王”號,預計於2016年完工。俄羅斯雖然提出了新型核動力航母的建造計劃,但其財政形勢嚴峻,而且蘇聯解體已經使其失去了建造大型軍艦所需的造船廠和設備。法國原計劃繼“戴高樂”號之后建造兩艘新型的PA2型航母,但由於財政原因,這一決定遲遲未能最后落實。
輕型航母日漸受寵
如上所述,中國、美國和印度等國紛紛在推進其新型航母計劃。但日本自衛隊僅有搭載直升機的艦艇。相比而言,用世界通行的標准看,海上自衛隊的直升機驅逐艦“日向”號和“伊勢”號兩艦可以被認為是直升機航母。兩艦分別於2009年和2011年服役,滿載排水量1.9萬噸,各能夠搭載10架直升機。但是,這兩艦不能搭載國際上常用的垂直起落/短距起降戰斗機。
繼“日向”級之后,海上自衛隊在2010年開始了比“日向”級更大的22DDH型驅逐艦的建造。后者滿載排水量達到2.4萬噸,全長248米,可以攜帶14架直升機。該型艦共兩艘,首艦預定於2015年3月服役,2號艦預定於2017年3月服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隨著艦載機的高速化、大型化,航母的技術和財政門檻正在越來越高,能夠裝備大型航母的國家也變得越來越有限。因此,更多的海軍開始傾向於裝備垂直起落/短距起降型航母等輕型航母。
(原標題:航母———中國作為海軍大國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