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評論

美媒:朝鮮核謎團讓美情報機構難以解讀

2013年04月24日09:2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摘要:公眾應該謹慎,不要對有關朝鮮的所有駭人聽聞的大標題都信以為真。

海外網4月23日電 據參考消息網4月23日消息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國際公司(CNN)網站4月12日發表題為《為什麼朝鮮的情報如此難以解讀》的文章,作者為美國南加州大學美中學院高級研究員、原CNN駐亞洲資深記者邁克·奇諾伊。文章稱,圍繞朝鮮是否擁有將核彈頭安裝到導彈上的技術,美國情報機構最近展開了一場辯論,而這並不是美國情報機構首次在評估朝鮮能力方面存在分歧。這也不是美國國防部情報局(DIA)首次如此坦率地對朝鮮得出最令人震驚的結論——這個結論沒有得到美國其他情報機構的認可。

再次出現不同判斷

一名美國眾議員在4月11日的聽証會上披露的DIA評估報告稱,對朝鮮已研發出可搭載於彈道導彈的核彈頭,DIA“有中度把握”。然而,數小時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發布聲明說,DIA的報告不代表情報界的共識,“朝鮮尚未展示出制造核導彈所需的全面能力”,五角大樓發言人和韓國國防部也附和了這一觀點。

文章稱,對平壤能力截然不同的判斷令人回想起發生在1998年的一段插曲,當時美國間諜飛機在距寧邊朝鮮主要核設施不遠的金倉裡發現了一處地下設施,這引發美國情報界的激烈辯論。

DIA堅持認為,金倉裡是一處為打造地下核武器設施的建筑工地,它的存在証明平壤違背了朝美核框架協議。時任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塞繆爾·伯杰在2007年接受採訪時回憶說:“他們說,可以看到此類設施所特有的公路,他們確實可以看到,這座洞完全適合於建核反應堆。”當時其他的情報機構,其中包括美國中情局,對此持較懷疑的態度。

1998年8月17日,《紐約時報》刊登一篇報道,披露了這一情報調查結果,從而使原本情報界內部的一場辯論演變成一場公開的論戰——就像那位國會議員11日披露的消息所起到的作用一樣。

1999年春,華盛頓負責與朝鮮談判的特使查爾斯·卡特曼與朝鮮特使展開了曠日持久的談判。同年5月,卡特曼說服朝鮮同意讓美國核查人員進入金倉裡。令美國人吃驚和尷尬的是,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巨大而空空如也的地洞。沒有任何証據表明存在秘密核場所。

這場危機就這樣過去了。據時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不擴散事務高級主任蓋裡·薩默爾說:“結論是,金倉裡不是按照生產?或進行鈾濃縮活動進行打造的。因此,不管我們原來以為金倉裡是什麼,它都不是。它不是與核相關的設施。”

應該吸取以往教訓

文章指出,近20年后,金倉裡工地的目的依然是個未知數。但是這段插曲凸顯了評估朝鮮情報的復雜性。1998年因DIA激進的情況通報和故意將消息泄露給媒體所導致的匆忙判斷,使當時的許多官員對情報機構之后的調查結果就算不完全懷疑,至少也持謹慎態度。

一位前克林頓政府高級官員說:“DIA對他們調查結果的夸大與炒作已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他們謊報自己的確信程度,在這個食物鏈上他們攀得越高,他們拋掉的注意事項就越多,最終置我們於可怕的境地。”

蓋裡·薩默爾接受了DIA的分析,並且強烈游說克林頓政府將金倉裡定為一個重大問題。他說:“塞繆爾·伯杰對我的判斷相當依賴,我給他的建議是這是一個嚴重問題,從而導致政府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認真。我要說,這是我公務員生涯中犯下的最大錯誤。”

文章稱,金倉裡插曲並不意味著,DIA目前對朝鮮核能力的判斷就一定是錯誤的。但是在11日消息披露后其他機構表示懷疑,這就是一個教訓。在美國,對同樣証據作出的認真分析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公眾應該謹慎,不要對有關朝鮮的所有駭人聽聞的大標題都信以為真。

分享到:

(責編:牛寧)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