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災難對人性的考量非止於災民,更在於政府和我們這些沒有受災的人。祖國在變的日益強大,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我們的政府有沒有心系災區人民,全國的人有沒有想著災區的同胞,要看我們有沒有設身處地為受災民眾著想。 |
震后,48戶人家都沒有去安置點,住在了小區樓下廢棄的汽車修理廠,3天內他們一直沒有收到救災物資。4月23日下午4點,實在沒有東西吃了,汪秀明決定帶著七八個姐妹去安置點找人評理。出門的時候,一輛物資車就停在他們門口休息,車裡裝滿了礦泉水,她跟姐妹們說:“不是發給咱們的,咱們不拿。”(新京報)
大災降臨,人們面對的是一場戰斗,更是一場對人性的考量。山河破碎,家園損毀,滿目瘡痍,哀鴻遍野,人們都被迷惘、失敗、絕望的情緒浸泡著。沒有食物水源,沒有房屋被褥,悲痛、憂傷、焦急、無奈,災民需要政府和國家來拉一把,但眼瞅著救災物資一車車從眼前略過,自己卻始終連瓶水都沒拿到,恐怕任誰都難保心平如鏡。物資是給災民的,而自己就是災民,汪秀明和她的姐妹們卻沒對近在咫尺的物資動“非分之想”,她們知道這些東西還有其他的老鄉在等著吃用,自己雖然也挨餓受凍已好幾天了,但她們隻想去拿該拿的那一份。
災難對人性的考量非止於災民,更在於政府和我們這些沒有受災的人。祖國在變的日益強大,抵御風險的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在發生自然災害時,我們的政府有沒有心系災區人民,全國的人有沒有想著災區的同胞,要看我們有沒有設身處地為受災民眾著想。災難發生前,房子、道路、各種保障設施有沒有按規格建設,是不是唯利是圖玩忽職守搞了一堆豆腐渣工程﹔災難發生后,是不是爭分奪秒趕赴災區救援,有沒有人對救災款物雁過拔毛,是不是有人在事不關己冷眼旁觀甚至冷嘲熱諷……這些都是需要我們每個人捫心自問的。
求生是本能,畢竟死神是一視同仁的。在災難拷問人類靈魂的時候,如果災區人民都能循規蹈矩,那麼我們作為沒有受災的幸運兒,身為同是中華兒女的一奶同胞,難道不該自律一些,多去做些良心事嗎?相信災難過后,你做過些什麼,而沒有做什麼,人民都會永遠記得。刻在石頭上的不一定不朽,但刻在心裡的則一定永恆。(馬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