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宣言的第二十條表明,雙方致力於通過和平途徑,以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積極方式解決懸而未決的分歧,包括邊界問題。同時確保這些分歧不影響雙邊關系的積極發展。兩國領導人形成了和平解決共識,並將此共識一直延續恪守到現在。 |
印度多家媒體23日報道稱,中印兩國邊界軍官當天上午舉行第二次“國旗會談”,“以解決中國士兵越界引發的雙方‘帳篷對峙’。據印度IBN電視台報道,4月15日中國士兵“越過實際控制線入侵印度”搭帳篷的當天,中國軍機進入拉達克地區上空,“這並非首次,中國軍機還曾在拉達克地區空投罐頭食物”。印度軍方隨即也在附近搭帳篷,雙方形成對峙局面。印度外交部23日要求中國撤出該地區,並召見中國駐印大使,但同時稱雙方應保持克制,以避免局面升級。
高峰軍事觀察認為,從新聞看中印邊界糾紛與中日東海糾紛並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如果你把日本安倍政府努力拉攏印度組建美日印澳亞洲小北約的戰略融合起來看,那麼關聯性自然就顯現出來了。現在日本的自民黨安倍政府已經是安倍的第二次當選日本首相,而在他的短暫的上個任期內,安倍就高調訪問了印度,並提出了美日印澳軍事同盟的構想,而隨著日本民主黨的上台和全球經濟危機的加深,印度並沒有過多迎合日本的機會。再次當選的安倍內閣又把“聯印遏中”戰略奉為上策。
安倍又回來了,而印度的總理還是辛格。所以在日本與中國的東海釣魚島爭端處於窘境的時候,印度總是要做出一點表示的,當然這不是日本和安倍本人的面子有多大,實際上夸狗看主人,討好的還是美日體系裡的老大—-日本政治的主人美國。印度不願跨上美國的遏華戰車,幫助美國與自己的鄰居對抗對印度並無好處,不過印度同樣擔心崛起后的中國在印度洋搞軍事擴張,這些美國都明白。從美國海軍為印度軍方提供分享中國核潛艇進出印度洋的數據來看,美印在共同遏制中國海軍戰略上的軍事交流是實質性的,所以印度在戰略上對美國的適當配合應該看作是投桃報李的行為。
中國外交部駁斥印度媒體的“越界”指責,發言人華春瑩23日稱,中印關系發展勢頭良好,雙方在邊界問題上保持良好溝通和協調。中方願與印方共同努力,通過和平談判妥善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邊界問題,為兩國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華春瑩的答復本來就是中印兩國領導人的共識。在2006年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印度時兩國共同發表的《聯合宣言》中第十條,對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的合作中心做了界定----雙方一致認為,中印全面經濟和貿易關系是兩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的核心組成部分。而對兩國關系影響重大的邊界問題,宣言的第二十條表明,雙方致力於通過和平途徑,以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積極方式解決懸而未決的分歧,包括邊界問題。同時確保這些分歧不影響雙邊關系的積極發展。兩國領導人形成了和平解決共識,並將此共識一直延續恪守到現在。
高峰軍事觀察認為,在國家戰略上,中國也不會在南海東海糾紛此起彼伏戰雲籠罩的時候,再到西線為自己添亂找麻煩。因此像印度指責的中國主動在中印邊界挑事的概率基本是零。而印度要想在戰略上對美日有所表示的話,完全可以在這個中印關系的隱患地區玩莫須有戰術。那麼印度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一是夸大中國軍事威脅,為印度實施擴軍計劃和軍備建設提供需求基礎,同時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軍事戰略能力提升計劃也可以麻痺美國的戒心。二是保持與美日同盟的曖昧關系,可以為印度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戰略賺取籌碼。無論是共同應對中國的軍事擴張,還是印度的經濟出口戰略,美日兩大經濟體和美日軍事同盟的實力都是印度不能舍棄的。而在不以戰爭為目的的挑動中印邊界糾紛,既討好了美日兩國,又對中印關系不形成實質性的傷害,印度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總是喜歡描黑中印關系的印度媒體和對華戰略狐疑不定的印度政客們,筆者是這樣評價的:印度媒體對於中印目前經濟合作繁榮、邊境和平穩定的現狀不太滿意,可能缺乏夠刺激的新聞猛料。也一直習慣了追隨西方熱炒中國威脅論,刻意甚至惡意放大中印關系中的矛盾賺取發行量。但是這樣的新聞炒作為何有市場,關鍵還在於印度骨子裡與中國的國際政治競爭意識、兩國懸而未決的邊界爭議,還有印度政府的國際戰略方向問題。印度的國際戰略在美國和中俄之間的游移不定表現在,一方面加強與美國的軍事安全合作,一方面又對中俄主導的上合組織不離不棄,使印度民眾和媒體無法確認到底中國是印度的朋友還是敵人。因此在印度還沒有做出明確的方向選擇之前,中印的戰略伙伴關系也隻能是維持“全面經濟和貿易關系”這個核心,從而總是處於波瀾不驚的狀態。中印開戰具有對當前世界最造成最不可估量的后果,中印兩國政府對其嚴重性的評估應該是有共識的。所以印度挑動中印邊界爭議話題,更大的原因是為日本妄想的美日印澳亞洲小北約戰略畫餅充飢。
(本文轉載自“高峰-鳳凰博客”,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