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理說,公益慈善管理機構應當腳踏實地、認真負責地當好愛心與善舉的“傳遞者”,從而把公眾的愛心款物捐贈給需要幫扶的人們。然而,讓公眾痛心的是,近年來,一些公益慈善管理部門頻繁曝出各種丑聞…… |
郭美美事件已經成為紅會邁不過去的一道坎。24日,一則“中國紅十字會社會監督委員會擬重新啟動針對郭美美事件調查”的新聞,再次將紅會推上風口浪尖。但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日前澄清,截至目前,紅十字會沒有任何人說要重查郭美美事件,此前是“烏龍報道”。不過,他同時又表示,紅會社監委是獨立第三方,是否重查郭美美,將由他們按民主決策程序獨立決定,紅會並無權干涉。(據4月27日《北京晨報》)
在當下中國紅會面臨著嚴重信任危機的尷尬困境下,不僅有必要徹查“郭美美事件”,同時,也必須要通過科學有效的監管體系,真正確保愛心款項陽光透明運行,唯有如此,才是對公眾行善熱情的最好鼓舞。四川雅安地震發生后的第一時間,中國紅十字會就在其微博發布賑災信息,但微博網友並不買賬,內容為“滾”的回復佔據屏幕,而這也倒逼紅會必須要轉變作風,真正管理並使用好凝聚著公眾愛心的每一筆善款,從而切實讓公益慈善機構成為值得公眾信賴的“愛心平台”。
按理說,公益慈善管理機構應當腳踏實地、認真負責地當好愛心與善舉的“傳遞者”,從而把公眾的愛心款物捐贈給需要幫扶的人們。然而,讓公眾痛心的是,近年來,一些公益慈善管理部門頻繁曝出各種丑聞……無論是拿著公眾捐贈的愛心款項奢華消費,還是愛心物資長期被閑置等,以及在社會在引發強烈反響的“郭美美事件”等,都極大程度地挫傷了公眾的善心。試想,當公眾的愛心款項被少數人用於奢華消費時,又有多少公眾肯於心甘情願地通過公益慈善組織來奉獻愛心呢?
另外,這些年來,關於公益慈善信息公開透陽運行的呼聲一直未曾停歇,但即便如此,仍有一些公益慈善機構無法給公眾一本“明白賬”。我們清楚,尊老愛幼、敬老愛老、樂於助人等,都可謂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近年來,我們時常能夠看到一些關於老年朋友在街頭摔倒路人“袖手旁觀”的消息,也總是能夠看到有的小偷在公交車上等公共場所為非所歹的新聞,難道是公眾的公德心缺失了嗎?我想未必,只是,當公眾好心好意去攙起倒地的老人時,卻遭到對方的訛詐,這樣一來,勢必會極大地挫傷公眾行善的熱情與積極性。
試想,當見義勇為者為救助他人而不幸負傷,而獲得救助者連一聲起碼的謝謝都不說便揚長而去,那麼,怎能不讓見義勇為者感到寒心呢?如此情形,也難免會挫傷公眾行善的熱情。作為公益慈善管理機構來說,本應當不折不扣地傳遞好愛心的“接力棒”,真正把公眾的愛心款項用到需要救助的地方,真正為那些需要幫扶的人們送上雪中送炭般的關懷。可是,當公眾的愛心款項無法真正實現陽光透明運行,在其背后難免會存在這樣那樣的黑幕,而這也必然會讓公眾的行善熱情降低…… (陳國琴)